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án

ㄊㄢˊ

部首 邑

部外 8

總筆畫 11

𨛂 𨞇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0EF

左右结构

43344334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oobh

ffnl

uouy

97827

拼音 tán

注音 ㄊㄢˊ

部首 邑 部外 8總筆劃 10

統一碼 90EF筆順 4334433452

標

郯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郯

tán ㄊㄢˊ

     ◎ 〔~城〕地名,在中國山東省。

英語 name of a small ancient principality which was situated in what is now part of Shantung and Kiangsu

德語 Tan (Eig, Fam)

法語 (nom de famille)​

© 漢典

郯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郯 Tán

〈名〉

古國名 [Tan state]。在今山東省郯城北

© 漢典

郯 國語辭典

郯ㄊㄢˊtán
名
  1. 國名。周封少昊之後於此,後滅於越。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郯城縣西南。

  2. 姓。如元代有郯韶。

© 漢典
【酉集下】【邑】 郯·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8

郯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 郯·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徒甘切【正韻】徒藍切,𠀤音談。國名。【說文】少昊之後所封。【春秋·宣四年】公及齊侯平莒及郯。

又【昭十七年】郯子來朝。

又邑名。【前漢·地理志】郯縣,屬東海郡。

又姓。【集韻】郯以國爲氏。通作談。

© 漢典
【卷六】【邑】

郯 《说文解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東海縣。帝少昊之後所封。从邑炎聲。徒甘切

『說文解字注』

(郯)東海縣。東海郡郯、二志同。今山東沂州府郯城縣縣西南百里有故郯城。帝少昊之後所封。前志曰。郯、故國。少昊後。盈姓。按盈卽嬴字。宣四年經曰。公及齊矦平莒及郯。从邑。炎聲。徒甘切。八部。

© 漢典

郯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Ąn˧˥ 韩语罗马 TAM现代韩语 담

客家话 [海陆腔] tam2 ram2 [梅县腔] tam2 [客语拼音字汇] tam2 [台湾四县腔] tam2 jam2 [客英字典] tam2粤语 taam4

近代音 中古音 定母 談韻 平聲 談小韻 徒甘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添部 ;王力系统:定母 談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郯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炎」 作冊夨令簋西周早期集成4300「郯」 包2.183「郯」 說文‧邑部「郯」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𨛂
𨞇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㪔(tan2)
    2. 罈(tan2)
    3. 痰(tan2)
    4. 谭(tan2)
    5. 墵(tan2)
    6. 䨢(tan2)
    7. 藫(tan2)
    8. 彈(tan2)
    9. 弹(tan2)
    10. 㷋(tan2)
    11. 榃(tan2)
    12. 埮(tan2)
同部首
    1. 邢
    2. 陧
    3. 陹
    4. 陻
    5. 阫
    6. 䧚
    7. 䧟
    8. 阽
    9. 隄
    10. 䣝
    11. 鄢
    12. 陮
同筆畫
    1. 莟
    2. 倏
    3. 桍
    4. 䀦
    5. 𠔛
    6. 娑
    7. 罡
    8. 旃
    9. 笉
    10. 留
    11. 晄
    12. 烅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