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qiāo

ㄑㄧㄠ

部首 足

部外 12

總筆畫 19

簡體 跷

趬 跷 蹻 𣦜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E7A

左右结构

25121211211211211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hfq

rmggu

jibg

64112

拼音 qiāo

注音 ㄑㄧㄠ

部首 足 部外 12總筆劃 19

統一碼 8E7A筆順 2512121121121121135

通

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蹺

qiāo ㄑㄧㄠˉ

     ◎ 見“蹺”。

英語 raise one's foot

德語 Stelze (S)

法語 lever les pieds

© 漢典

蹺 國語辭典

蹺ㄑㄧㄠqiāo
動
  1. 抬起、舉起。如:「蹺腳」、「蹺起大拇指稱讚。」《紅樓夢·第九九回》:「李十兒坐在椅子上,蹺著一隻腿。」

  2. 死。如:「蹺了」、「蹺辮子」。

名
  1. 一種在傳統戲劇、舞蹈中供表演者綁在腳上使用的木製道具。如:「蹺工」、「踩高蹺」。

© 漢典
【酉集中】【足】 蹺·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蹺 《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 蹺·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廣韻】去堯切【集韻】【韻會】丘祅切,𠀤音趫。【玉篇】舉足也。或作蹻。

又【集韻】牽幺切,音鄡。義同。

© 漢典
【卷二】【走】

趬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蹺”字頭,請參考“趬”字:)
【卷二】【走】
『說文解字』

行輕皃。一曰趬,舉足也。从走堯聲。牽遙切

『說文解字注』

(趬)行輕皃。今俗語輕趬。當用此字。从走。堯聲。牽遙切。二部。一曰趬、舉足也。今俗語謂舉足正如此。按趬趞雙聲字。疑篆當先趬後趞。趬下曰。趬趞行輕皃。一曰趬舉足也。从走堯聲。趞下云。趬趞也。从走昔聲。今本葢淺人所亂。

© 漢典

蹺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ɑu˥ 日语读音 MIGARUI韩语罗马 KYO越南语 nghều

客家话 [客英字典] kiau1 [海陆腔] kiau1 [宝安腔] kiau1 [台湾四县腔] kiau1 [梅县腔] kiau1 [沙头角腔] ngiau3 [客语拼音字汇] kiau1粤语 hiu1

吴语 赣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蹺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蹻」。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蹻」 說文‧足部「蹺」「跷」 「蹺」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趬
跷
蹻
𣦜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踍(qiao1)
    2. 敲(qiao1)
    3. 蹻(qiao1)
    4. 硗(qiao1)
    5. 郻(qiao1)
    6. 趬(qiao1)
    7. 雀(qiao1)
    8. 毃(qiao1)
    9. 橾(qiao1)
    10. 喿(qiao1)
    11. 骹(qiao1)
    12. 橇(qiao1)
同部首
    1. 踯
    2. 蹶
    3. 䟷
    4. 蹩
    5. 蹍
    6. 䠉
    7. 䠞
    8. 踬
    9. 躨
    10. 䠕
    11. 踑
    12. 䟤
同筆畫
    1. 䳣
    2. 儳
    3. 䌜
    4. 蟿
    5. 籆
    6. 繮
    7. 瀣
    8. 鳘
    9. 鳚
    10. 懶
    11. 靡
    12. 鬍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