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ì

yuè

ㄊㄧˋ

ㄩㄝˋ

部首 走

部外 14

總筆畫 21

䢰 𧾟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DAF

左下包圍結構

12121345415413241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hny

gosmg

boyn

47801

拼音 tì yuè

注音 ㄊㄧˋ ㄩㄝˋ

部首 走 部外 14總筆劃 21

基本區 8DAF筆順 121213454154132411121

趯 基本解釋

● 趯

tì ㄊㄧˋ《廣韻》他歷切,入錫透。藥部。


  1. 跳躍的樣子。《詩•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2. 踢。唐吕巖《絶句》:「趯倒葫蘆掉卻琴,倒行直上卧牛嶺。」
  3. 漢字書法「八法」之一,即「鉤」。明張紳《法書通釋》:「趯者,挑也。而謂之趯者,其法借勢於努蹲,鋒得勢而出,期於倒收,若跳踢然,忌於平出,故不言挑也,直曰趯。」
  4. 驚懼。《廣雅•釋詁一》:「趯,驚也。」

● 趯

yuè ㄩㄝˋ《集韻》弋灼切,入藥以。藥部。


  1. 跳躍。《漢書•李尋傳》:「涌趯邪陰,湛溺太陽。」

● 趯

yào 〡ㄠˋ《集韻》弋笑切,去笑以。


  1. 走。《集韻•笑韻》:「趯,走也。」

英語 jump

德語 abspringen, springen ,abspringen, springen

法語 saut,sorte de trait en calligraphie,sauter

【漢典】

趯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趯 tì

動

(1) 跳躍 [jump]

趯,踊也。——《說文》

涌趯那陰。——《漢書·李尋傳》

趯趯阜螽。——《詩·召南·草蟲》

又如:(跳躍的樣子;跳動的樣子);趯然(跳躍的樣子)

(2) 踢 [kick]

趯倒葫蘆掉卻琴,倒行直上臥牛嶺。——呂岩《絕句》

詞性變化


◎ 趯 tì

名

漢字書法的筆畫之一:挑(自左下挑向右上) [upward cut in Chinese calligraphy]

【漢典】

趯 國語辭典

趯ㄊㄧˋtì
名
  1. 一種書寫方法。運筆至轉彎鉤處,先輕頓,再轉筆而出。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一上·書學·隸書》:「迨鍾傅一出,又將漢隸變為轉折,畫平豎直,間用鉤趯,漸成楷法,謂之真書。」

形
  1. 參見「[[趯趯]]」條。

動
  1. 踢。唐·呂巖〈絕句〉:「趯倒葫蘆掉卻琴,倒行直上臥牛岑。」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五·詭習》:「張芬曾為韋南康親隨行軍,曲藝過人,……常於福感寺趯鞠,高及半塔,彈力五斗。」

趯ㄩㄝˋyuè
動
  1. 跳躍。《說文解字·走部》:「趯,躍也。」《漢書·卷七五·李尋傳》:「涌趯邪陰,湛溺太陽。」

【漢典】
【酉集中】【走】 趯·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4

趯 《康熙字典》

【酉集中】【走】 趯·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4

【廣韻】以灼切【集韻】弋灼切,𠀤音躍。【說文】踊也。【前漢·李尋傳】涌趯邪隂。【註】師古曰:趯與躍同。【後漢·班固傳】南趯朱垠。【註】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歷切,音逖。跳貌。同䢰。【詩·召南】趯趯阜螽。【傳】躍也。【釋文】趯,託歷切。【博雅】趯趯,跳也。

【漢典】
【卷二】【走】

趯 《說文解字》

【卷二】【走】
《說文解字》

踊也。从走翟聲。以灼切

《說文解字注》

(趯)躍也。召南傳曰:趯趯,躍也。足部曰:躍,迅也。从走翟聲。以灼切。古音在二部。平聲。

【漢典】

趯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i˥˧; jyɛ˥˧ 日语读音 SAKEBU

客家话 [海陆腔] rok7 tit8 [梅县腔] jok7 [台湾四县腔] jok7 tit8 [宝安腔] tit7 | jok7 [客英字典] jok7 [客语拼音字汇] diag5 tid5粤语 tik1

近代音 中古音 透母 錫韻 入聲 逖小韻 他歷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沃部 ;透母 沃部 ;王力系统:餘母 藥部 ;透母 藥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趯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趯」 說文‧走部       「趯」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䢰
𧾟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㬱(ti4)
    2. 䚣(ti4)
    3. 䶑(ti4)
    4. 棣(ti4)
    5. 悌(ti4)
    6. 绨(ti4)
    7. 㗣(ti4)
    8. 啑(ti4)
    9. 䢰(ti4)
    10. 悐(ti4)
    11. 裼(ti4)
    12. 籊(ti4)
    13. 説(yue4)
    14. 䒸(yue4)
    15. 䎀(yue4)
    16. 悅(yue4)
    17. 鸙(yue4)
    18. 月(yue4)
    19. 栎(yue4)
    20. 蘥(yue4)
    21. 䆢(yue4)
    22. 㹊(yue4)
    23. 嬳(yue4)
    24. 䟠(yue4)
同部首
    1. 赴
    2. 䞺
    3. 䟍
    4. 䞞
    5. 䞭
    6. 䞮
    7. 䞗
    8. 䞩
    9. 趇
    10. 超
    11. 﨣
    12. 䞯
同筆畫
    1. 巐
    2. 霻
    3. 飆
    4. 䰭
    5. 鞿
    6. 鬺
    7. 露
    8. 飊
    9. 䩌
    10. 驉
    11. 𠑠
    12. 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