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
- 旨趣;意思。《列子•湯問》:「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
- 行動;作為。《列子•湯問》:「汝先觀吾趣。趣如吾,然後六轡可持,六馬可御。」
- 志趣,好尚。《後漢書•蔡邕傳》:「聖哲之通趣,古人之明志也。」
- 興趣;興味。《晋書•王羲之傳》:「頃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
- 風致;韻味。《晋書•王羲之傳附王獻之》:「獻之骨力遠不及父,而頗有媚趣。」
- 疾,行速。《説文•走部》:「趣,疾也。」
- 及,趕上。《鹽鐵論•通有》:「故利在自惜,不在勢居街衢;富在儉力趣時,不在歲司羽鳩也。」
- 佛教用語,梵文Gati的意譯。謂眾生因善惡行為不同死後趨向不同地方轉生。《俱舍論》八:「趣,謂所往。」
- 蚊蚋小蟲之屬。《正字通•走部》:「趣,梵書:蚊蚋小蟲之屬名曰諸趣。」
- 通「取」。拿取;採取。《莊子•天地》:「趣舍滑心,使性飛揚。」
- 通「取」。僅夠。《顔氏家訓•止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飢乏耳。」
● 趣
- 督促。《管子•輕重己》:「趣山人斷伐,具械器;趣范人薪瞿葦,足蓄積。」
- 催,催促。《史記•陳涉世家》:「(陳王)趣趙兵亟入關。」
- 促使;逼使。《墨子•非儒下》:「知人不忠,趣之為亂,非仁義之也。」
- 副詞。速,趕快。《管子•度地》:「大雨,各葆其所,可治者趣治;以徒隸給。」
- 副詞。急,急於。《莊子•人間世》:「趣取無用,則為社何邪?」
● 趣
- 趨向;歸向。《詩•大雅•棫樸》:「濟濟辟王,左右趣之。」
- 同「趨」。快步走。《韓非子•揚權》:「腓大於股,難以趣走。」
- 赴;前往。《吕氏春秋•為欲》:「犯白刃,冒流矢,趣水火,不敢却也。」
- 驅趕。清青城子《志異續編•某屠牛》:「會牧牛者至,趣羣牛去。」
● 趣
- 〔趣馬〕周代掌管王馬之官。《詩•小雅•十月之交》:「聚子内史,蹶維趣馬。」
- 促。《集韻•
𠪋韻》:「趣,促也。」
● 趣
- 同「掫」。巡夜打更。《五音集韻•侯韻》:「掫、趣,《説文》夜戒守有所擊刀斗。」
- 姓。《姓氏尋源》卷三十二:「趣氏,澍案:趣馬氏之後,以官為氏,改為單姓。顔師古《人表》注云:『趣,音子後反。』」
英語 what attracts one's attention
德語 interessieren ,interessant, Anteil (S)
法語 intéressant,amusant,goût,intérêt
趣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古通「促」)
(2) 督促;催促 [urge]
趣,疾也。從走,取聲。——《說文》
趣其稼事。——《周禮·縣止》
趣民收斂。——《禮記·月令》
趣爲我語。——《漢書·周勃傳》
趣趙兵亟入關。——《史記·陳涉世家》
王夫人又趣使大臣立 慄姬爲皇后。——《漢書·外戚傳上》
又如:趣使(督促);趣董(催促);趣督(督促)
(3) 趕快;從速 [at once;quickly]
趣執之,無使得遁。——《明史·海瑞傳》
又如:趣裝(速整行裝);趣襲(急襲,快速攻擊)
詞性變化
副
(形聲。從走,取聲。本義:急,趕快) 同本義 [urgent;pressing;quickly]
趣,疾也。——《說文》
若不趣降漢, 漢今虜若,若非 漢敵也。——《史記》
基本詞義
動
(1) 通「促」。催促;督促 [urge;surpervise and urge]
趣其稼事。——《周禮·縣正》
趣民收斂。——《禮記·月令》
趣爲我語。——《漢書·周勃傳》
督趣司隸。——《漢書·翟方進傳》
巫嫗何久也?弟子趣之。——褚少孫《西門豹治鄴》
(2) 通「趨」。趨向;奔向 [tend;hurry off to]
左右趣之。——《詩·大雅·棫樸》
來朝趣馬。——《詩·大雅·棫》
汝先觀吾趣。——《列子·湯問》
又如:趨時(努力與當時的形勢、環境及條件相適應);趣向(嚮往;趨附)
(3) 趕上 [catch up]
富在儉力趣時,不在歲司羽鳩也。——《鹽鐵論》
又如:趣走(奔走;行走);趣役(奔走服侍)
(4) 通「取」 [take]。
如:趣舍(取捨)
(5) [佛教]謂衆生因善惡行爲不同死後趨向不同地方轉生 [梵 Gati]
趣,謂所往。——《俱舍論》
(6) 小步快走。古代一種示敬的禮節 [zip]。
如:趣走(小步疾行,以示禮敬)
(7) 取笑;打趣 [ridicule]
衆人便知他趣白日間湘雲醉臥的事。——《紅樓夢》
名
(1) 旨趣;意思 [purport;objective]
趣舍不同。——《莊子·齊物論》
以博其趣。——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又如:趣寄(趣向,志向);趣識(旨趣見識)
(2) 樂趣;興趣 [delight;pleasure;interest]
園日涉以成趣。——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又如:趣勢(趣味);歡樂之趣;異趣;養趣;趣向(興味);趣興(樂趣;興致)
(3) 志趣,好尚 [inclination]。
如:趣向(志趣;好尚);趣尚(志趣和好尚);趣造(志趣);趣操(志趣情操)
(4) 意味;情態或風致 [flavor]。
如:趣尚(情致;風格);趣致(情趣風致)
(5) 作爲 [conduct]
見其趣如是,作《憎王孫》雲。——柳宗元《憎王孫文》
常用詞組
趣 國語辭典
-
興味。如:「趣味」、「雅趣」、「有趣」、「相映成趣」。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三:「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
行動或意志的傾向。如:「志趣」。
-
旨意、意味。如:「旨趣」。《列子·湯問》:「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
-
有興味的。如:「趣事」、「趣聞」。
-
行動歸向。《列子·力命》:「農赴時,商趣利。」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通「趨」。
-
催促。《禮記·月令》:「趣民收斂。」《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通「促」。
-
立刻、趕快。《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若非漢敵也。」
【廣韻】【集韻】【韻會】𠀤七句切,音娶。【說文】疾也。【博雅】遽也。【廣韻】趣向。【易·繫辭】變通者,趣時者也。【詩·大雅】左右趣之。【音義】趣,七喻反。【傳】趣,趍也。【箋】左右之諸臣,皆促疾於事。【朱傳】趣之,趣向也。
又【孝經序】會五經之指趣。
又【梵書】蚊蚋小蟲之屬名諸趣。
又【集韻】【韻會】𠀤此苟切,音㔌。【書·立政】趣馬。【傳】趣,七口反。掌馬之官。【詩·小雅】蹶維趣馬。【箋】掌王馬之政。【疏】七走反。【周禮·夏官·趣馬註】趣馬,趣養馬者也。
又【集韻】趨玉切,音促。【禮·月令】乃趣獄𠛬。【史記·項羽紀】數使使趣齊兵。
又【前漢·灌夫傳】局趣效轅下駒。【註】應劭曰:局趣,䠞小貌。
又【廣韻】側九切。與棷同。夜戒守有所擊也。
又【集韻】將侯切,音陬。義同。
又與趨通。【禮·月令】命有司趣民收斂。【釋文】本又作趋,音促。【周禮·地官·縣正】趨其稼事而賞罰之。【釋文】趨本又作趣,音促。
又【韻補】叶千𠋫切,意也。【張衡·東京賦】奢不及侈,儉而不陋。規遵王度,動中得趣。李善本作趍,音同。
趣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y˥˧; tsʰu˥˧ 唐代读音 *tsiò日语读音 OMOMUKI OMOMUKU UNAGASU韩语罗马 CHWI CHWUK现代韩语 취越南语 thú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ci5 [客英字典] ci5 ce5 [海陆腔] ci5 [陆丰腔] ci6 [客语拼音字汇] qi4 [梅县腔] ci5 [东莞腔] ci5 [宝安腔] ci5粤语 ceoi3 cuk1
近代音 清母 魚模韻 去聲 覷小空;中古音 清母 遇韻 去聲 娶小韻 七句切 三等 合口;清母 厚韻 上聲 趣小韻 倉苟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清母 侯部 ;清母 侯部 ;王力系统:清母 侯部 ;清母 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