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hù

ㄏㄨˋ

部首 豕

部外 10

總筆畫 17

㺉 𧲐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C70

左右结构

121451135333435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pgc|fpfc

gohne

bwgq

47247

拼音 hù

注音 ㄏㄨˋ

部首 豕 部外 10總筆劃 17

統一碼 8C70筆順 12145113533343554

豰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豰

hù ㄏㄨˋ

  1. 虎豹一類的猛獸。
  2. 古書上說的一種像狗的野獸,腰以上是黃色,腰以下是黑色:“虎豹黃熊遊其下,~玃猱㹶戲其巔。”
© 漢典
【酉集中】【豕】 豰·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豰 《康熙字典》

【酉集中】【豕】 豰·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木切,烘入聲。獸名。【爾雅·釋獸】貔,白狐,其子縠。【註】一名執夷,虎豹之屬。【孫愐曰】豰似豹而小,腰以上黃,以下黑,形類犬,食彌猴,俗名黃腰。【蜀志】黃腰獸,鼬身貍首,長則食母。形雖小,能食虎及牛、鹿。【酉陽雜俎】黃腰,一名唐已。【司馬相如·上林賦】獑胡豰蛫。【張衡·南都賦】豰玃猱㹶戲其巓。【玉篇】或作𣪨。

又【集韻】黑角切,音謞。義同。

又【唐韻】步角切【廣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𠀤音雹。【說文】小豚也。【集韻】或作𧲐。

又【集韻】呼酷切,音熇。義同。

又【集韻】胡谷切,音斛。𧰿豭也。

又【集韻】黑各切,音壑。豕聲。

又【廣韻】丁木切【集韻】都木切,𠀤音剢。豰𣫎,動物。

又【集韻】居𠋫切,音覯。啖豬也。

© 漢典
【卷九】【豕】

豰 《说文解字》

【卷九】【豕】
『說文解字』

小豚也。从豕𣪎聲。步角切〖注〗𣪊。

『說文解字注』

(豰)小豚也。豚者、小豕也。左傳晉有先縠字彘子。葢縠卽字。釋獸曰。貔、白狐。其子豰。異物而同名也。从豕。㱿聲。步角切。三部。

© 漢典

豰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

近代音 中古音 端母 屋韻 入聲 豰小韻 丁木切 一等 合口;曉母 屋韻 入聲 𣪥小韻 呼木切 一等 合口;並母 覺韻 入聲 雹小韻 蒲角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屋部 ;曉母 屋部 ;王力系统:並母 屋部 ;曉母 屋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豰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𡉉」 乙1968合1772「豰」 說文‧豕部「豰」
甲骨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㺉
𧲐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扈(hu4)
    2. 䇘(hu4)
    3. 互(hu4)
    4. 槴(hu4)
    5. 䛎(hu4)
    6. 䲵(hu4)
    7. 鹱(hu4)
    8. 楛(hu4)
    9. 䪝(hu4)
    10. 㺉(hu4)
    11. 觷(hu4)
    12. 䨼(hu4)
同部首
    1. 䝎
    2. 豱
    3. 豕
    4. 豶
    5. 豚
    6. 豭
    7. 豲
    8. 豩
    9. 豪
    10. 䝒
    11. 豷
    12. 豨
同筆畫
    1. 磾
    2. 鮨
    3. 䍢
    4. 騂
    5. 鍟
    6. 䢯
    7. 䁬
    8. 謇
    9. 蹥
    10. 曐
    11. 濶
    12. 壖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