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言,闢聲。本義:譬如,比喻) 同本義 [metaphor;analogy]
譬,喻也。——《說文》
譬彼舟流。——《詩·小雅·小弁》
能近取譬。——《論語》
臣竊爲公譬可也。——《戰國策·齊策》
(2) 又如:譬如(舉例以比喻);譬猶(譬諸。譬若。譬如);譬況(比喻形容);譬諭(比喻)
詞性變化
〈動〉
(1) 曉諭,使人知曉 [know]
又譬諸外戚。——《後漢書》。注:“譬,曉諭也。”
(2) 又如:譬稱(用譬喻的言辭解說);譬類(以類相比喻)
(3) 明白,曉得 [understand]
言之者雖誠,而聞之未譬。——《後漢書》。注:“譬,猶曉也。”
常用詞組
© 漢典
譬 國語辭典
動
用比喻的方法來說明。如:「譬喻」、「譬如」。《論語·子張》:「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闚見家室之好。』」
告訴、說明、使知曉。《後漢書·卷四七·班超慱》:「超譬軍士曰:『月氏兵雖多,然數千里踰蔥領來,非有運輸,何足憂也。』」
了解、明白。《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論曰》:「若乃言之者雖誠,而聞之者未譬,豈苟進之悅。」
名
比喻。《詩經·大雅·抑》:「取譬不遠,昊天不忒。」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