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言,辟声。本义:譬如,比喻) 同本义 [metaphor;analogy]
譬,喻也。——《说文》
譬彼舟流。——《诗·小雅·小弁》
能近取譬。——《论语》
臣窃为公譬可也。——《战国策·齐策》
(2) 又如:譬如(举例以比喻);譬犹(譬诸。譬若。譬如);譬况(比喻形容);譬谕(比喻)
词性变化
动
(1) 晓谕,使人知晓 [know]
又譬诸外戚。——《后汉书》。注:“譬,晓谕也。”
(2) 又如:譬称(用譬喻的言辞解说);譬类(以类相比喻)
(3) 明白,晓得 [understand]
言之者虽诚,而闻之未譬。——《后汉书》。注:“譬,犹晓也。”
常用词组
【漢典】
譬 國語辭典
動
用比喻的方法來說明。如:「譬喻」、「譬如」。《論語·子張》:「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闚見家室之好。』」
告訴、說明、使知曉。《後漢書·卷四七·班超慱》:「超譬軍士曰:『月氏兵雖多,然數千里踰蔥領來,非有運輸,何足憂也。』」
了解、明白。《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論曰》:「若乃言之者雖誠,而聞之者未譬,豈苟進之悅。」
名
比喻。《詩經·大雅·抑》:「取譬不遠,昊天不忒。」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