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iē

ㄐㄧㄝ

部首 言

部外 11

總筆畫 18

詛 𫍹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B2F

左右結構

4111251215315251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hag|yheg

yrypm

silc

01612

拼音 jiē

注音 ㄐㄧㄝ

部首 言 部外 11總筆劃 18

基本區 8B2F筆順 411125121531525111

謯 基本解釋

● 謯

jiē ㄐㄧㄝˉ


  1. 詠。
【漢典】

謯 國語辭典

謯ㄐㄧㄝjiē
形
  1. 愚笨。民國·章太炎《新方言·釋言》:「《說文》:『謯,娽也。』案:娽,訓隨從,引伸有鈍遲義。謯亦此義。今廣信謂愚為謯,蘇州亦爾。」

【漢典】
【酉集上】【言】 謯·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謯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謯·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唐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𠀤音樝。【說文】謯,娽也。【長箋】義未詳。

又【廣韻】子邪切【集韻】咨邪切,𠀤音嗟。義同。

又【集韻】子余切,音苴。詠也。

又【廣韻】【集韻】𠀤側下切,音鮓。謯訝,訶貌。【集韻】同𧨊。

又【集韻】莊助切,阻去聲。同詛。【前漢·孝成許皇后傳】祝謯後宮有身者王美人及鳳等。【師古註】謯,古詛字。 【集韻】作𥛜。

【漢典】
【卷三】【言】

謯 《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謯,娽也。从言虘聲。側加切

《說文解字注》

(謯)謯娽也。廣雅曰。謯、𧨹也。篇、韵皆曰。謯、𧨹也。𧨹、謯也。按許書有娽無𧨹。故仍之。其義則未聞。謯娽當是古語。許當是三字句。从言。虘聲。側加切。廣韵子邪切。古音在五部。

【漢典】

謯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ɛ˥

客家话 [客英字典] za1 [海陆腔] za1 [梅县腔] za1 [台湾四县腔] za1粤语 zo3潮州话 za1

近代音 中古音 精母 麻韻 平聲 嗟小韻 子邪切 三等 開口;照莊母 馬韻 上聲 鮓小韻 側下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模部 ;精母 模部 ;王力系统:精母 魚部 ;莊母 魚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謯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謯」 說文‧言部「謯」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詛
𫍹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湝(jie1)
    2. 揭(jie1)
    3. 階(jie1)
    4. 疖(jie1)
    5. 擑(jie1)
    6. 蝔(jie1)
    7. 街(jie1)
    8. 鶛(jie1)
    9. 阶(jie1)
    10. 堦(jie1)
    11. 喼(jie1)
    12. 煯(jie1)
同部首
    1. 䜠
    2. 諸
    3. 䜟
    4. 䛠
    5. 詽
    6. 訒
    7. 䛇
    8. 謨
    9. 誨
    10. 䛰
    11. 訵
    12. 訞
同筆畫
    1. 鎽
    2. 鎉
    3. 䉓
    4. 犡
    5. 韹
    6. 㬥
    7. 癓
    8. 羂
    9. 蟖
    10. 𠐰
    11. 𠐮
    12. 蟤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