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副〉
(1)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2) 同本义 [all;every]
皆,俱词也。——《说文》
百堵皆兴。
皆死皆殡。——《左传·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书·汤誓》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 齐。——《战国策·齐策》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
皆自于人欤。——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在皆是。——宋· 苏轼《石钟山记》
皆托忠烈之名。——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吾村十里皆平原
又如:皆悉(尽;全都);皆既(日月亏蚀全尽);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3) 通“偕”;一同 [together]
皆行至于阶让。——《仪礼·聘礼》。注:“犹并也。”
皆陈殿下。——《战国策·燕策》
左右皆流涕。——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宫中皆恸哭。
一时皆下。
廷中皆大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予及女皆亡。——《书·汤誓》
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 纣、 幽、 厉皆也。——《吕氏春秋·离谓》
常用词组
【漢典】
皆 國語辭典
副
-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漢典】
皆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秦系簡牘 | 說文 | 楷書 |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漢典】
小学古诗词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二)
初中古诗词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南北朝·吴均 《与朱元思书》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南北朝·吴均 《与朱元思书》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 《野望》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汉·司马迁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军细柳》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魏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