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gū

ㄍㄨ

部首 角

部外 5

總筆畫 12

𨠋 𧣗 䉉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9DA

左右结构

3535112335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ery

nbhvo

rlps

22230

拼音 gū

注音 ㄍㄨ

部首 角 部外 5總筆劃 12

統一碼 89DA筆順 353511233544

標

觚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觚

gū ㄍㄨˉ

  1. 古代酒器,青銅製,盛行於中國商代和西周初期,喇叭形口,細腰,高圈足。
  2. 古代用來書寫的木簡:操~。
  3. 棱角:“甘泉泰畤紫壇,八~宣通象八方”。
  4. 劍柄:“操其~,招其末”。
  5. 古同“弧”,獨立不羣。

英語 jug, winecup, goblet; square

法語 vase,angle

© 漢典

觚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觚 gū

〈名〉

(1) (形聲。從角,瓜聲。本義:中國古代盛行於商代和西周的一種酒器,用青銅製成,口作喇叭形,細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條棱角,容量3升,一說是2升)

(2) 同本義 [beaker;goblet]

觚,鄉飲酒之爵也。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說文》

二觚。——《儀禮·特牲禮記》。注:“爵一升,觚二升,觶三升,角四升,散五升。”

執觴觚杯豆而不醉。——《大戴禮記·曾子事父母》

坐取觚洗。——《儀禮·燕禮》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論語·雍也》

左邊几上文王鼎箸香盒,右邊几上汝窯美人觚。——《紅樓夢》

(3) 又如:觚不觚(觚不成其爲觚。形容似像而又不像的意思);千盅百觚;美人觚(飾有美人圖案的飲酒器)

(4) 古代一種寫字用的木板 [wooden writing-tablet]

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晉· 陸機《文賦》

(5) 又如:操觚(意即拿木簡寫文章);觚牘(竹簡木札。古代用以寫字,也指書信);觚簡(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借指書籍)

(6) 有棱角的器物[angular object]假借爲“柧”。方樑[regular beam]

破觚而爲圜。——《史記·酷吏傳》。索隱:“觚八棱有隅者。”漢書注:“方也。”

(7) 棱角 [corner]。如:觚壇(有棱角的祭壇);觚棱(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的殿堂屋角。借指宮闕、京城);觚陛(棱角整齊的臺階。借指壇場)

(8) 法 [law]

自削以觚。——《太玄·大》。注:“法也。”

(9) 又如:繩之以觚(猶繩之以法)

(10) 劍柄 [sword handle]

操其觚,招其末,則庸人能以制勝。——《淮南子·主術》

(11) 又如:操其觚(抓住劍柄);劍觚(劍柄)

© 漢典

觚 國語辭典

觚ㄍㄨgū
名
  1. 古代盛酒的器具,具有八個稜角。《說文解字·角部》:「觚,鄉飲酒之爵也。」《文選·劉伶·酒德頌》:「止則操卮執觚。」

  2. 稜角。《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甘泉泰畤紫壇,八觚宣通象八法。」《新唐書·卷八○·太宗諸子傳·曹王明傳》:「皋嘗自創意為欹器,以髤木上出五觚,下銳圓,為盂形。」

  3. 古代書寫的木簡。《文選·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唐·李善·注:「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簡也。」唐·劉禹錫〈劉氏集略說〉:「居江湖間,喜與屬詞者游,謬以為可教,視長者所行止,必操觚從之。」

© 漢典
【酉集上】【角】 觚·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觚 《康熙字典》

【酉集上】【角】 觚·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孤。【說文】鄕飮酒之爵也。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飮器,觚三升。【註】觚,當爲觶。【疏】禮器制度云:觚大二升,觶大三升。故鄭从二升觚,三升觶也。【韓詩外傳】二升曰觚。觚,寡也。飮當寡少。【論語】觚不觚。【疏】觚者,禮器,盛酒二升。

又方也。【周禮·天官·小宰疏】兵書有譎觚之人,謂譎詐桀出,觚角非常也。【史記·酷吏傳】漢興,破觚爲圜。【莊子·大宗師】與乎其觚而不堅也。【註】所守方而不固執也。

又法也。【揚子·太𤣥經】占之以其觚。【註】占之以法,謂經緯之休咎也。

又角也。【前漢·律歷志】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蘇林曰】六觚,六角也。

又【郊祀志】八觚宣通,象八方。【師古曰】觚,角也。【服虔曰】八觚,如今社壇也。

又竈額也。【困學紀聞】仲尼讀春秋,老耼據竈觚而聽。

又劒拊也。【新論·思愼篇】令提劒鋒而掉劒觚,必刎其指,而不能以陷腐木。

又官名。【魏志·東夷倭人傳】伊都國官曰爾支,副曰泄謨觚、柄渠觚。

又奴國官曰兕馬觚。

又人名。【北史·魏獻明皇后傳】后少子秦王觚。

又觚竹城,在遼西。【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註】觚竹在北。

又鶉觚,縣名。見【晉書·地理志】唐更名靈臺,屬涇州。【前漢書】作鶉孤。

又通作柧。【班固·西都賦】上觚棱而棲金爵。【註】觚,八觚有隅者也。一曰堂殿上最高轉角處。【後漢書】作柧棱。

又通作䉉。【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註】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𥳑也。【韻會】竹𥳑也。與䉉通。

又通作菰。【前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蓮藕觚盧。【張晏曰】觚盧,扈魯也。【史記】作菰蘆。【說文】本作苽。

© 漢典
【卷四】【角】

觚 《说文解字》

【卷四】【角】
『說文解字』

鄉飮酒之爵也。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从角瓜聲。古乎切

『說文解字注』

(觚)鄉飮酒之爵也。鄉亦當作禮。鄉飮酒禮有爵觶無觚也。燕禮、大射、特牲皆用觚。一曰觴受三升者觚。觚受三升。古周禮說也。言一曰者、許作五經異義時從古周禮說。至作說文則疑焉。故言一曰。以見古說未必盡是。則韓詩說觚二升未必非也。不先言受二升者、亦疑之也。上文觶實四升。文次於從角單聲、引禮之下。其意葢與此同。或云亦當有一曰二字。从角。瓜聲。古乎切。五部。

© 漢典

觚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u˥ 日语读音 SAKAZUKI韩语罗马 KO现代韩语 고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gu1 [客英字典] gu1 [海陆腔] g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粤语 gu1

近代音 見母 魚模韻 平聲陰 孤小空;中古音 見母 模韻 平聲 孤小韻 古胡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模部 ;王力系统:見母 魚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觚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觚」 說文‧角部「觚」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𨠋
𧣗
䉉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唃(gu1)
    2. 蛄(gu1)
    3. 鮕(gu1)
    4. 鸪(gu1)
    5. 嫴(gu1)
    6. 巬(gu1)
    7. 轱(gu1)
    8. 酤(gu1)
    9. 骨(gu1)
    10. 㠬(gu1)
    11. 菇(gu1)
    12. 笟(gu1)
同部首
    1. 觭
    2. 觧
    3. 觸
    4. 䚦
    5. 䚛
    6. 觿
    7. 觷
    8. 觛
    9. 觩
    10. 解
    11. 角
    12. 触
同筆畫
    1. 棱
    2. 䀅
    3. 㑹
    4. 㛳
    5. 䦉
    6. 䋚
    7. 葉
    8. 答
    9. 琠
    10. 愞
    11. 裤
    12. 殛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