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án

ㄌㄢˊ

部首 衣

部外 17

總筆畫 23

幱 襕 襽 𢆄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974

左右結構

452342511251112543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puui|puul

lanw

wtfl

37220

拼音 lán

注音 ㄌㄢˊ

部首 衣 部外 17總筆劃 22

基本區 8974筆順 4523425112511125431234

襴 基本解釋

● 襴

lán ㄌㄢˊ《集韻》郎干切,平寒來。


  1. 上衣與下裳相連的服裝,或謂之衫,又謂之袍。《資治通鑑•唐昭宗龍紀元年》:「僖宗之世,已具襴笏。
  2. 通「欄」。界闌。《金史•百官志四》:「鐵券,以鐵為之,狀如卷瓦。刻字畫襴,以金填之。」
  3. 鑲的邊兒。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下:「後周武帝始令袍下加襴。」

英語 a one piece garment

【漢典】

襴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襴

襴 lán

名

(1) 上下衣相連的服裝 [gown]

身穿着綠襴,手拿着一管筆。——孟漢卿《魔合羅》

又如:襴衫(古代士人之服。因其於衫下施橫襴爲裳,故稱);襴袍(古代的一種公服。因其於袍下施橫襴爲裳,故稱。明、清時爲秀才舉人之公服)

【漢典】

襴 國語辭典

襴ㄌㄢˊlán
名
  1. 舊時上衣和下裳相連的衣服。《集韻·平聲·寒韻》:「襴,衣與裳連。」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烏紗小帽耀人明,白襴淨,角帶傲黃鞓。」

【漢典】
【申集下】【衣】 襴·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7

襴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 襴·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7

【集韻】郞干切,音闌。【類篇】衣與裳連曰襴。【玉篇】衫也。【綱目集覽】馬周以三代布深衣,因于其下著襴及裾,名曰襴衫,以爲上士之服。

又與幱通。

【漢典】

襴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Ąn˧˥ 日语读音 HITOE韩语罗马 LAN现代韩语 란

客家话 [海陆腔] lan2 [宝安腔] lan2 [台湾四县腔] lan2 [客语拼音字汇] lan2 [梅县腔] lan2 [客英字典] lan2粤语 laan4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襴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幱
襕
襽
𢆄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㳕(lan2)
    2. 䑌(lan2)
    3. 岚(lan2)
    4. 蘭(lan2)
    5. 栏(lan2)
    6. 韊(lan2)
    7. 阑(lan2)
    8. 襤(lan2)
    9. 婪(lan2)
    10. 蓝(lan2)
    11. 欄(lan2)
    12. 蘫(lan2)
同部首
    1. 䙓
    2. 襡
    3. 褆
    4. 褑
    5. 䘩
    6. 襜
    7. 裯
    8. 袐
    9. 襊
    10. 袦
    11. 裈
    12. 袵
同筆畫
    1. 邏
    2. 鷩
    3. 讆
    4. 儻
    5. 鳤
    6. 罏
    7. 欇
    8. 讃
    9. 鼇
    10. 艫
    11. 驒
    12. 䃸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