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áng

ㄊㄤˊ

部首 虫

部外 10

總筆畫 16

𧒩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797

左右結構

2512144135112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jyvk|jovk

liilr

itxj

50165

拼音 táng

注音 ㄊㄤˊ

部首 虫 部外 10總筆劃 16

基本區 8797筆順 2512144135112251

標

螗 基本解釋

● 螗

táng ㄊㄤˊ


  1. 古書上指一種較小的蟬。

英語 a kind of cicada

【漢典】

螗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螗 táng

名

(1) 一種形體較小的蟬,背表綠色,頭有花冠,喜鳴,聲清亮 [a small cicada]。

(2) 螳螂 [mantis]

鋒蝟斧螗。——柳宗元《平淮夷雅》。 潘緯注:「螗,蟲也。《後漢史》作螳。」

【漢典】

螗 國語辭典

螗ㄊㄤˊtáng
  1. 參見「螗蜩 」條。

【漢典】
【申集中】【虫】 螗·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螗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 螗·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郞切,音唐。蜩螗,蟬也。【詩·大雅】如蜩如螗。詳蜩字註。 【增韻】通作螳,非。

【漢典】

螗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ɑŋ˧˥ 日语读音 NATSU ZEMI

客家话 [陆丰腔] tong3 [海陆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梅县腔] tong2粤语 tong4

近代音 中古音 定母 唐韻 平聲 唐小韻 徒郎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唐部 ;王力系统:定母 陽部 ;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螗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𧒩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䣘(tang2)
    2. 堂(tang2)
    3. 㼺(tang2)
    4. 赯(tang2)
    5. 餹(tang2)
    6. 㭻(tang2)
    7. 糃(tang2)
    8. 糛(tang2)
    9. 漟(tang2)
    10. 闛(tang2)
    11. 㑽(tang2)
    12. 㲥(tang2)
同部首
    1. 蚒
    2. 蠝
    3. 蚈
    4. 蚯
    5. 蜔
    6. 蝿
    7. 蜧
    8. 蚲
    9. 蝗
    10. 蟯
    11. 䖼
    12. 蟽
同筆畫
    1. 輳
    2. 𠐝
    3. 䆴
    4. 螙
    5. 磩
    6. 縸
    7. 鲵
    8. 褾
    9. 磚
    10. 隱
    11. 儘
    12. 㲆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