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niǔ

ㄋㄧㄡˇ

部首 艸

部外 7

總筆畫 13

𦶆 𦱙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3A5

上下结构

12235352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qtf|aqtg

tkhg

eqxe

44212

拼音 niǔ

注音 ㄋㄧㄡˇ

部首 艸 部外 7總筆劃 10

統一碼 83A5筆順 1223535211

莥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莥

niǔ ㄋㄧㄡˇ

     ◎ 鹿豆,鹿藿(一種草質纏繞藤本植物)的種子。

© 漢典
【申集上】【艸】 莥·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莥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莥·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唐韻】女久切,音狃。【爾雅·釋草】鹿藿,其實莥。【註】今鹿豆也。

又【說文】敕九切,音丑。【集韻】女六切,音忸。義𠀤同。 一作𦱙,一作𦶆。

© 漢典
【卷一】【艸】

莥 《说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鹿藿之實名也。从艸狃聲。敕久切

『說文解字注』

(莥)鹿藿之實名也。見釋艸。从艸。狃聲。敕久切。三部。

© 漢典

莥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niou˨˩˦

近代音 中古音 孃母 有韻 上聲 狃小韻 女久切 三等 開口;孃母 有韻 上聲 狃小韻 女久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蕭部 ;王力系统:泥母 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莥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莥」 說文‧艸部「莥」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𦶆
𦱙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沑(niu3)
    2. 䂇(niu3)
    3. 扭(niu3)
    4. 鈕(niu3)
    5. 炄(niu3)
    6. 狃(niu3)
    7. 㺲(niu3)
    8. 钮(niu3)
    9. 忸(niu3)
    10. 纽(niu3)
    11. 杻(niu3)
    12. 䏔(niu3)
同部首
    1. 荒
    2. 䒻
    3. 蘼
    4. 蕛
    5. 䔭
    6. 葠
    7. 萌
    8. 芼
    9. 苨
    10. 蓦
    11. 蘔
    12. 䔠
同筆畫
    1. 悔
    2. 㻀
    3. 師
    4. 珩
    5. 𠂾
    6. 躬
    7. 颁
    8. 烡
    9. 痄
    10. 𠉺
    11. 娧
    12. 㑫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