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xiàn

ㄒㄧㄢˋ

部首 艸

部外 4

總筆畫 8

繁體 莧

莧 𥌵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2CB

上下结构

12225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mqb

tbhu

elr

44212

拼音 xiàn

注音 ㄒㄧㄢˋ

部首 艸 部外 4總筆劃 7

統一碼 82CB筆順 1222535

標

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莧

(莧)

xiàn ㄒㄧㄢˋ

     ◎ 〔~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葉橢圓形,開綠白色或黃綠色小花,莖和葉可食。

英語 amaranth

德語 Amarant (S)

法語 épinards

© 漢典

苋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莧

莧 xiàn

〈名〉

(1) 莧屬植物的泛稱 [amaranth]

齋前自種白莧紫茄。——《南史》

(2) 又如:白莧;刺莧

常用詞組


莧菜
© 漢典
【申集上】【艸】 莧·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莧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苋”字頭,請參考“莧”字。)
【申集上】【艸】 莧·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𠀤侯襉切,藖去聲。【說文】莧,菜也。【博雅】莧,莔也。【管子·地員篇】𩏴下于莧,莧下于蒲。【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韻會】【正韻】𠀤形甸切,音現。【易·夬卦】莧陸夬夬。【註】莧陸,草之柔脃者。馬、鄭、王皆云莧陸,一名商陸。

又【集韻】戸版切,音浣。與莞同,莞爾,笑貌。◎按《集韻》又胡官切,音桓。山羊細角也。

© 漢典
【卷一】【艸】

莧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苋”字頭,請參考“莧”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莧菜也。从艸見聲。侯澗切

『說文解字注』
莧菜也。菜上萈字乃複寫隷字刪之僅存者也。尋説文之例,云䒨菜,葵菜,䔃菜,𦼫菜,薇菜,蓶菜,菦菜,䖆菜,莧菜以釋篆文。𦮙者,字形,葵菜也者,字義。如水部河者,字形,河水也者,字義。若云此篆文是葵菜也,此篆文是河水也。槩以爲複字而刪之,此不學之過。周易音義引宋衷云:莧,莧菜也。此可以證矣。爾雅:蕢,赤莧。郭注:今人莧,赤莖者。按人莧,莧名。从艸見聲。矦㵎切。十四部。
© 漢典

苋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æn˥˧

粤语 jin6潮州话 hoiⁿ7 [揭阳、潮阳]haiⁿ7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苋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莧」。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莧」 說文‧艸部「莧」 「苋」「苋」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莧
𥌵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㯠(xian4)
    2. 腺(xian4)
    3. 献(xian4)
    4. 㬗(xian4)
    5. 橌(xian4)
    6. 鼸(xian4)
    7. 陷(xian4)
    8. 䵇(xian4)
    9. 槏(xian4)
    10. 䧟(xian4)
    11. 㽉(xian4)
    12. 见(xian4)
同部首
    1. 荶
    2. 蓉
    3. 䕒
    4. 薉
    5. 薕
    6. 葞
    7. 䒯
    8. 藐
    9. 茹
    10. 蓥
    11. 芿
    12. 藳
同筆畫
    1. 芺
    2. 㕮
    3. 圼
    4. 㺭
    5. 㰞
    6. 沪
    7. 阷
    8. 更
    9. 𠇮
    10. 禿
    11. 肖
    12. 芫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