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lú

ㄌㄨˊ

部首 艸

部外 4

總筆畫 10

繁體 蘆

蘆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2A6

上下結構

122451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ynr

ths

ewm

44207

拼音 lú

注音 ㄌㄨˊ

部首 艸 部外 4總筆劃 7

基本區 82A6筆順 1224513

常 標

芦 基本解釋

● 蘆

lú ㄌㄨˊ


  1. 〔~葦〕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水邊,莖中空,莖可編席,亦可造紙。簡稱「蘆」,如「~花」、「~根」、「~笛」、「~席」、「~蕩」;亦簡稱「葦」,如「~叢」、「~塘」、「~箔」、「~蕩」。
  2. 姓。

英語 rushes, reeds

德語 drängen, hetzen (V)​,Schilf

法語 roseau

【漢典】

芦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蘆

蘆 lú

名

(1) (形聲。從艸,盧聲。本義:草名。蘆菔)

(2) 蘆菔,似蕪菁。今作蘿蔔 [radish]

蘆,蘆菔也。——《說文》。段注:「今之蘿蔔也。」

蕪菁,共紫華者謂之蘆菔。——《方言》三

(3) 又如:蘆萉(萊菔的別名。又名蘿蔔)

(4) 蘆葦 [reed],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淺水裏;莖中空,可以編簾子,蓋屋頂。又名「葦子」。如:蘆汀(生長着蘆草的水邊);蘆田(清代稱在長江等河湖沿岸,只適合種植蘆葦的低窪地);蘆衣(用蘆花爲絮所縫製的衣服);蘆灰(蘆葦燒成的灰。相傳女媧氏堆積蘆灰以防止氾濫的洪水)

常用詞組


蘆柴蘆蕩蘆笛蘆根蘆溝橋蘆花蘆薈蘆筍蘆葦蘆芽蘆竹
【漢典】
【申集上】【艸】 芦·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4

芦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芦·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4

【集韻】與芐同。或作𦬅,非。

(蘆)【唐韻】落胡切【韻會】【正韻】龍都切,𠀤音盧。【說文】蘆菔也。一曰薺根。【爾雅·釋草】葖,蘆萉。

又【玉篇】葦之未秀者爲蘆。

又藥名。【本草】黎蘆,一名蔥葵。

又城名。【北史·皮豹子傳】宋以文德爲武都王,守葭蘆城。

又水名。【水經注】長蘆水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

又關名。【杜甫詩】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

又【集韻】淩如切,音閭。亦藥名。【本草】漏蘆。【博雅】飛廉,漏蘆也。

【漢典】
【卷一】【艸】

↳蘆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芦」字頭,请參考「蘆」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蘆菔也。一曰薺根。从艸盧聲。落乎切

《說文解字注》

(蘆)蘆菔也。一曰薺根。此字義別說。謂薺根謂之蘆也。从艸。盧聲。落乎切。五部。

【漢典】

芦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u˧˥ 日语读音 ASHI韩语罗马 HO现代韩语 호

粤语 lou4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芦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蘆」。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蘆」 說文‧艸部「蘆」 「芦」「芦」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蘆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㪭(lu2)
    2. 㭔(lu2)
    3. 爐(lu2)
    4. 鈩(lu2)
    5. 㱺(lu2)
    6. 蠦(lu2)
    7. 黸(lu2)
    8. 㿖(lu2)
    9. 颅(lu2)
    10. 魲(lu2)
    11. 瓐(lu2)
    12. 璷(lu2)
同部首
    1. 蓀
    2. 艿
    3. 薶
    4. 蘼
    5. 䓭
    6. 蘬
    7. 菅
    8. 荷
    9. 䒛
    10. 莧
    11. 莗
    12. 菆
同筆畫
    1. 牤
    2. 労
    3. 层
    4. 芽
    5. 㫒
    6. 谷
    7. 邯
    8. 㶣
    9. 忤
    10. 㝽
    11. 㱐
    12. 吳
小學古詩詞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初中古詩詞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宋·欧阳修 《卖油翁》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