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把東西放在石臼或鉢裏搗去皮殼或搗碎 [pound]
舂,搗粟也。——《說文》
城曰舂。——《後漢書·明帝紀》
水舂河漕。——《後漢書·西羌傳》。注:「即水碓也。」
又如:舂堂(又叫舂塘。舂穀的木槽);舂穀(舂搗穀物);舂揄(指舂米。搗米於臼曰舂,自臼取出曰揄)
(2) 通「衝」。衝擊 [rush]
舂其喉以戈,殺之。——《史記·魯周公世家》
舂,撞也。以舂築地爲節也。——《釋名》
又如:舂擊(衝擊);舂撞(衝撞;衝擊)
詞性變化
〈名〉
(1) 臼 [mortar]
剛勇有力,能舉石舂。——《聊齋志異》
(2) 古代因犯罪或被俘等成爲舂膳的奴隸 [pounding slave]。
如:舂市(古代舂人所役女犯勞作之處);舂槁(又叫舂槁。 周代舂人、槁人的合稱。職掌罪人服苦役之事)
舂 國語辭典
-
把穀物以杵臼搗去皮殼。如:「舂藥」。《說文解字·臼部》:「舂,擣粟也。」唐·張籍〈羈旅行〉:「主人舂米為夜食,晨雞喔喔茅屋傍。」
-
突擊、刺擊。《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富父終甥,舂其喉,以戈殺之。」唐·白居易〈潛別離〉詩:「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舂斷連理枝。」
-
古代的一種刑罰。婦女犯罪時以舂米代替軍役。《周禮·秋官·司厲》:「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槀。」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書容切,音摏。【說文】擣粟也。黃帝臣雍父作舂。【詩·大雅】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莊子·逍遙遊】適百里塡宿舂糧。【百里奚·妻扊扅歌】舂黃藜,搤伏雞。
又官名。【周禮·地官】舂人掌共米物。
又樂器。【周禮·春官·笙師註】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空髤畫,以兩手築地。【釋名】舂,撞也。牘,筑也。以舂築地爲節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舂陵縣。【後漢·光武紀】舂陵節侯買。【註】舂陵,鄕名,本屬零陵,在今永州唐興縣北。
又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高舂。至于連石,是謂下舂。
又鳥名。【爾雅·釋鳥】鷺,舂鉏。【疏】齊魯之閒,謂之舂鉏。
又【博雅】獨舂,䳚瞗也。
又舂容。【禮·樂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待其舂容,然後盡其聲。【韓愈·送權秀才序】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
又與衝通。【史記·魯世家】獲長狄,富父終生舂其喉以戈殺之。【後漢·西羌傳】水舂河漕。
又【正字通】音窻。八蠻之類。一曰旁舂。見墨子。
又【集韻】諸容切【韻會】職容切,𠀤音鍾。荆山別名。【張正見·白頭吟】彈珠金市側,抵玉舂山東。
舂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uŋ˥ 唐代读音 shiong日语读音 USUZUKU TSUKU韩语罗马 YONG现代韩语 용越南语 thung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zung1 [陆丰腔] zhung1 [海陆腔] zhung1 [客英字典] zhung1 [梅县腔] cung1 [客语拼音字汇] zung1 [宝安腔] zung1 [东莞腔] zung1粤语 zung1
近代音 穿母 東鍾韻 平聲陰 沖小空;中古音 審書母 鍾韻 平聲 舂小韻 書容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東部 ;王力系统:書母 東部 ;
舂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舂」 鄴3下.43.6合26898 | 「舂」 伯舂盉西周中期集成9399 | 「舂」 說文‧臼部 | 「舂」 睡.日甲45背 | 「舂」 |
「舂」 京津4265 | 「舂」 睡.日乙156 | |||
「舂」 京津4265 | 「舂」 睡.法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