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ì

ㄓˋ

部首 至

部外 0

總筆畫 6

𡉰 𡊏 𦤳 𦤴 𦤵 致 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1F3

上下結構

154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cff

mig

hb

10104

拼音 zhì

注音 ㄓˋ

部首 至 部外 0總筆劃 6

基本區 81F3筆順 154121

常 通 標

至 基本解釋

● 至

zhì ㄓˋ


  1. 到:~此。自始~終。從古~今。~於。以~。甚~。
  2. 極、最:~少。~親。~交(最相好的朋友)。~誠。~高無上。~理名言。

英語 reach, arrive; extremely, very

德語 nach (Adj)​,bis (Präp)

法語 jusqu'à,à,très

【漢典】

至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至 zhì

動

(1) (象形。從一,一猶地,指事,不去而下來。古文從土,上亦象飛下之形。尾上首下。本義:到來,到達)

(2) 同本義(上古時期多用「至」,中古時期多用「到」) [arrive;reach]

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說文》

鳳鳥不至。——《論語》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廣韻》

王朝至於商郊 牧野。——《書·牧誓》

我徵聿至。——《詩·豳風·東山》

遠道不至。——《墨子·辭過》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

至則行矣。——《論語·微子》

至則無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風雨驟至。——漢· 王粲《登樓賦》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小國寡民》

孝武帝時,至代相。——《史記·李將軍列傳》

至通州,幾以不納死。——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富者不能至。——清· 彭端淑《爲學一首示子侄》

前狼又至。——《聊齋志異·狼三則》

至子之世。——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至旦(到天明);水流至足;至竟(到底;畢竟);至止(到達,到來。止,語氣詞);無微不至;自春至冬;由東至西;至於(到;達到);至乎(至於。到;達到);至至(達到,道的最高境地);至到(指程度達到極點;到)

(4) 來;去 [come;go]

至,來也。——《玉篇》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 鄭也…己弗能有,而以與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左傳·僖公五年》

詞性變化


◎ 至 zhì

形?

(1) 形容事物的盡善盡美。猶言最好、最高、最大 [perfect;best;first-rate]

至人無己。——《莊子·逍遙遊》

色愈恭,禮愈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吾愛汝至。——清· 林覺民《與妻書》

(2) 又如:至心(極爲誠懇的心意);最駿(最好的駿馬);至意(極深遠的用意);至情(極其真實的思想感情);至理(極深的道理);至材(極佳的才能);至治(最完善的政治);至德(最高尚偉大的德性)

(3) 深 [deep]

日,君以驪姬爲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周語》。 韋昭注:「至,深也。」

(4) 又如:至慮(深思熟慮);至戒(猶深戒);至契(交情極深的朋友)

(5) 得當;恰當 [proper;suitable]

不知逆順之理、小大至不至之變者也,未可與及天下之大理者也。——《荀子·正論》。楊倞注:「至不至,猶言當不當也。」

(6) 親近 [close;intimate]。如:至戚(最親近的親屬)

(7) 真摯;誠摯 [honest]

唯天下至誠,爲能盡其性。——《中庸》。朱熹注:「天下至誠謂聖人之德之至,天下莫能加也。」

(8) 又如:至誠;至友

(9) 周到 [con siderate;thoughtful]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 至 zhì

副

(1) 大 [great;maximum]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易·坤》

(2) 又如:至賢(大賢。指極有賢德的人);至碭(極廣大)

(3) 極;最 [very]

材之不逮至遠也。——漢· 賈誼《治安策》

陵見其至誠。——《漢書·李廣蘇建傳》

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賈誼《論積貯疏》

罪至重而罰至輕,庸人不知惡矣。——《荀子·正論》

(4) 又如:至公(最公正);至足(極充足);至大至剛(廣大無限而剛健不可屈撓);至大無外(大到極點,外無以加);至小無內(小到極點,內無餘隙);至公無私(公正到極點,絲毫沒有私心);至清(極其清澈)

(5) 一定;必 [certainly]

衡曰:「顧當得不耳,何至上書?」——《漢書·匡衡傳》

(6) 竟,竟然 [unexpectedly]

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鳥飛。——《韓非子》

◎ 至 zhì

名

(1) 夏至、冬至的簡稱 [solstice]

凡分、至、啓、閉,必書雲物。——《左傳·僖公五年》

(2) 又如:至節(冬至或夏至);至日(指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晝最短,夏至晝最長)

(3) 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very reason]

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釋其要而索其於祥,末可與言至也。——《淮南子·本經訓》

(4) 又如:至精(我國古代哲學家指一種極其精微神妙而不見形跡的存在)

(5) 道德高尚的人;聖人 [saint]

道者,聖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鶡冠子》

(6) 又如:至人(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

(7) 準則 [standard;criterion]

民生而有習有常,以習爲常,以常爲慎…上賢而不窮,哀樂不謠,民知其至。——《逸周書》

◎ 至 zhì

連

(1) 乃;乃至;以至 [and even;down to;even]

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曹丕《與吳質書》

(2) 至於,甚至於 [as far;as to]——用於說完一事時,又另外提出一事。轉折相連

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史記》

◎ 至 zhì

介

到…時候 [till;to;untill]

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 褚少孫《西門豹治鄴》

常用詞組


至寶至不濟至誠至遲至此至當至多至高無上至好至交至今至理至理名言至親至情至日至若至善至上至少至死至矣盡矣至言至友至於
【漢典】

至 國語辭典

至ㄓˋzhì
動
  1. 到達、來到。《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形
  1. 大、完善。《孝經·開宗明義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副
  1. 極、甚。《呂氏春秋·雜俗覽·為欲》:「天子至貴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壽也。誠無欲,則是三者不足以勸。」《文選·李密·陳情表》:「今臣亡王國賤俘,至微至陋。」

連
  1. 表示轉折的語氣。《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名
  1. 二十四節氣之一。如:「冬至」、「夏至」。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漢典】
【未集下】【至】 至·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0

至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至】 至·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0

〔古文〕𦤳𦤴𦤵𡊏【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𠀤音摯。【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註】至,來也。

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又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註】至謂至極也。

又【繫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註】至極之人。

又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註】至,猶善也。

又大也。

又【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註】冬至,隂之復也。夏至,陽之復也。【正字通】夏至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長于是而極,故曰日長至,至取極至之義。呂覽十二紀:仲夏月,日長至是也。冬至亦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日之長,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長至。至取來至之義。禮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是也。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黃震曰:世俗多誤冬至爲長至,不知乃短至也。據此說,短至宜爲冬至,亦謂之日長至者,陽之始長也,扶陽抑隂之義也。

又至掌,蟲名。【爾雅·釋蟲】蛭蝚至掌。【亢倉子·臣道篇】至人忘情。

又【集韻】【韻會】𠀤徒結切,音咥。單至,輕發貌。【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

又【韻補】叶職日切,音窒。【詩·豳風】鸛鳴于垤,婦歎于室。灑埽穹窒,我征聿至。

又叶章移切,音支。【梁武帝擬古詩】日期久不歸,鄕國曠音輝。音輝空結遲,半寢覺如至。叶上期絲。

【漢典】
【卷十二】【至】

至 《說文解字》

【卷十二】【至】
《說文解字》

鳥飛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凡至之屬皆从至。𦤳,古文至。脂利切

《說文解字注》

(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凡云來至者、皆於此義引申叚借。引申之爲𢡆至、爲極至。許云到、至也。臻、至也。徦、至也。此本義之引申也。又云親、至也。寴、至也。此餘義之引申也。从一。一猶地也。一在下、故云。象形。謂?也。不、象上升之鳥、首鄉上。至、象下集之鳥、首鄉下。脂利切。古音讀如質。在十二部。不上去而至下。句。來也。瑞麥之來、爲行來之來。凡至之屬皆从至。


(𡊏)古文至。

【漢典】

至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ʅ˥˧ 唐代读音 *jì日语读音 ITARU ITARI韩语罗马 CI现代韩语 지越南语 chí

客家话 [宝安腔] zi5 [海陆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沙头角腔] zi5 [陆丰腔] zhi5 [台湾四县腔] zih5 [梅县腔] tje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东莞腔] zi5粤语 zi3潮州话 zi3

近代音 照母 支思韻 去聲 志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至韻 去聲 至小韻 脂利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屑部 ;王力系统:章母 質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至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至」 鐵125.4合11595「至」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至」 望2.38「至」 說文古文「至」 睡.秦175「至」
「至」 甲841合32372「至」 𦅫鎛春秋中期集成271「至」 包2.16「至」 說文‧至部
「至」 邾公牼鐘春秋晚期集成149「至」 曾121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𡉰
𡊏
𦤳
𦤴
𦤵
致
𡠗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徝(zhi4)
    2. 躓(zhi4)
    3. 䞃(zhi4)
    4. 䐭(zhi4)
    5. 廌(zhi4)
    6. 剬(zhi4)
    7. 秲(zhi4)
    8. 懫(zhi4)
    9. 垁(zhi4)
    10. 緻(zhi4)
    11. 桎(zhi4)
    12. 跱(zhi4)
同部首
    1. 䑒
    2. 臷
    3. 臻
    4. 臹
    5. 致
    6. 臵
    7. 䑓
    8. 臺
    9. 臶
    10. 臸
同筆畫
    1. 㔻
    2. 杀
    3. 羊
    4. 㡰
    5. 𠀚
    6. 优
    7. 㑀
    8. 𠖳
    9. 㚦
    10. 圶
    11. 𠆴
    12. 刏
小學古詩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 《望天门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先秦·《孟子·告子》 《学弈》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明·钱福 《明日歌》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唐·皮日休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初中古詩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曹操 《观沧海》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