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ā

ㄉㄚ

部首 耳

部外 3

總筆畫 9

耴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037

上下結構

1341221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bf

ksj

gdce

40401

拼音 dā

注音 ㄉㄚ

部首 耳 部外 3總筆劃 9

基本區 8037筆順 134122111

標

耷 基本解釋

● 耷

dā ㄉㄚˉ


  1. 〔~拉〕向下垂,如「~~着腦袋不吭聲」。亦作「搭拉」(「拉」均讀輕聲)。
  2. 大耳朵。

英語 ears hanging down

德語 große Ohren

法語 pendre

【漢典】

耷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耷 dā

名

大耳朵 [big-eared]

耷,大耳也。——《玉篇》

詞性變化


◎ 耷 dā

動

下垂 [droop]

春蘭一下子耷下臉來。—— 樑斌《播火記》

常用詞組


耷拉
【漢典】

耷 國語辭典

耷ㄉㄚdā
名
  1. 大耳朵。《集韻·入聲·盍韻》:「耷,大耳曰耷。」

【漢典】
【未集中】【耳】 耷·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3

耷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耳】 耷·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3

【集韻】德盍切,音㩉。大耳曰耷。

【漢典】
【】【】

↳耴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耷」字頭,请參考「耴」字:)
【】【】
《說文解字注》
耳𠂹也。𠂹各本作垂。今正。从耳。下𠂹、象形。?今補陟葉切。八部。春秋傳曰按曰字衍。秦公子耴者、其耳𠂹也。故㠯爲名。今按左氏傳秦無公子耴。惟鄭七穆子良之子公孫輒字子耳。以許訂之、古本左傳當作公孫耴。白虎通所謂旁其名爲之字。聞名卽知其字。聞字卽知其名也。左傳云。以類命爲象。生而耳垂。因名之耴。猶生而夢神以黑規其臀。因名之黑臀。吳都賦。魚鳥聱䎲。耴音牛乙切。非此字。
【漢典】

耷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ɑ˥

客家话 [海陆腔] dap7 [客英字典] tap7 [台湾四县腔] dap7 [梅县腔] tap7 [宝安腔] dap7 [客语拼音字汇] dab5粤语 daap3潮州话 dah4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耷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耴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咑(da1)
    2. 答(da1)
    3. 䪏(da1)
    4. 鎝(da1)
    5. 墶(da1)
    6. 噠(da1)
    7. 搭(da1)
    8. 鎉(da1)
    9. 嗒(da1)
    10. 䐛(da1)
    11. 哒(da1)
    12. 褡(da1)
同部首
    1. 䏅
    2. 耻
    3. 聶
    4. 聕
    5. 聀
    6. 䏆
    7. 耽
    8. 䏂
    9. 聉
    10. 䎳
    11. 耺
    12. 聝
同筆畫
    1. 䏢
    2. 胉
    3. 洂
    4. 竽
    5. 㤥
    6. 闿
    7. 盹
    8. 剄
    9. 荃
    10. 亲
    11. 浒
    12. 胢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