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huǎn

ㄏㄨㄢˇ

部首 糸

部外 9

總筆畫 15

簡體 缓

缓 𦅻 𦇻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DE9

左右結構

5544443443113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efc|xegc

vfbme

zpgx

22947

拼音 huǎn

注音 ㄏㄨㄢˇ

部首 糸 部外 9總筆劃 15

基本區 7DE9筆順 554444344311354

通

緩 基本解釋

● 緩

huǎn ㄏㄨㄢˇ


  1. 慢,與「急」相對:~步。~行(xíng )。~慢。遲~。
  2. 延遲:~刑。~辦。~役。~徵。刻不容~。
  3. 放鬆,鬆弛:~和。~衝。~解(jiě)。和~。
  4. 甦醒,恢復:~氣。~醒。

英語 slow, leisurely; to postpone, delay

德語 faul, träge ,verschieben, aufschieben

法語 retarder,se rétablir,modérer,lent,doux

【漢典】

緩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緩

緩 huǎn

形

(1) (形聲。从糸( mì),爰( yuán)聲。本義:寬鬆;寬大)

(2) 同本義 [relaxed;be not tense]。

如:緩帶(放寬衣帶。從容自在的樣子);緩服(寬鬆的服裝。對戎裝而言);緩帶輕裘(寬鬆的衣帶,輕暖的皮衣。形容從容儒雅的風度)

(3) 慢;不急迫。與「急」相對 [slow]

緩,舒也。——《廣韻》

夫人於事己者過急,於事人者過緩。——《戰國策·衛策》

民事不可緩也。——《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緩緩(緩慢的樣子。同徐徐);緩步代車(慢步行走以代替乘車。同安步當車);緩轡而行(信馬由繮地慢走)

(4) 柔軟 [soft]。

如:緩土(柔軟而鬆散的土壤);緩歌慢舞(悠柔美妙的歌聲和舞步)

(5) 不陡[峭] [gentle]。

如:緩坡

(6) 軟弱;柔弱 [weak]。

如:緩箭(去勢微弱之箭);緩聲(柔緩的音樂和歌聲)

詞性變化


◎ 緩

緩 huǎn

動

(1) 延期,延遲 [delay;postpone]

今夫緩於事己者,安能急於事人?——《戰國策·衛策》

君子以議獄緩死。——《易·中孚》

又如:緩死(寬緩減免死刑;延長壽命);緩召(軍事用語。應受動員召集或臨時召集的後備軍人以及國民兵,因故延緩徵召的,稱爲緩召);緩決(法律名詞,對已宣判死刑的犯人,依據特定的狀況,於一定時期內暫緩處決)

(2) 下垂 [hang]。

如:緩耳(緩弛下垂之耳)

(3) 甦醒,復活 [recuperate;revive]。

如:緩氣;緩醒

(4) 怠慢 [neglect]。

如:緩怠(緩慢鬆懈;拖延怠忽);緩留(緩慢遲鈍)

(5) 刑法等寬宏、寬恕 [forgive;pardon]。

如:緩決(對死刑犯人暫緩處決);緩獄(寬緩刑獄)

常用詞組


緩兵之計緩步緩衝緩動緩和緩急緩急相濟緩頰緩降緩解緩勁緩慢緩坡緩期緩氣緩瀉緩行緩刑緩性緩悠悠緩徵
【漢典】

緩 國語辭典

緩ㄏㄨㄢˇhuǎn
形
  1. 慢而不急。如:「緩步」、「緩慢」。《韓非子·觀行》:「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文選·劉孝標·辯命論》:「短則不可緩之於寸陰,長則不可急之於箭漏。」

  2. 寬鬆。《文選·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動
  1. 放鬆。如:「先緩口氣再說吧!」

  2. 延遲。如:「緩期」、「緩兵之計」。《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緩也。」《金史·卷八八·康括安禮傳》:「賞有功不可緩。」

名
  1.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緩邵。

【漢典】
【未集中】【糸】 緩·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緩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 緩·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古文〕𦅻【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韻會】合管切,𠀤音浣。【說文】𦇻,或省作緩。綽也。【玉篇】遲緩也。【廣韻】舒也。【釋名】緩,浣也,斷也。持之不急則動搖,浣斷自放縱也。【禮·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疏】歡樂在心,故聲必隨而寬緩。【孟子】民事不可緩也。【疏】惟民事當急,而不可緩也。【前漢·朱博傳】齊部舒緩養名。【註】師古曰:其性遲緩,多自高大以養名聲。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苦緩切,音款。義𠀤同。

【漢典】
【卷十三】【素】

↳𦅻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緩”字頭,请參考“𦅻”字:)
【卷十三】【素】
《說文解字》

繛也。从素,爰省。緩,𦅻或省。胡玩切文六 重二 

《說文解字注》

(𦅻)繛也。糸部曰:紓,緩也。然則緩,紓也。从𦃃,爰聲。胡管切。十四部。大徐管作玩,非。

(緩)𦇻或省。今多如此作。

【漢典】

緩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an˨˩˦ 唐代读音 huɑ̌n日语读音 YURUI YURUYAKA YURUMU韩语罗马 WAN现代韩语 완

客家话 [沙头角腔] fon5 [客语拼音字汇] fon4 [台湾四县腔] fon3 fon5 fan5 man5 [客英字典] man5 fon5 fon3 [海陆腔] fon3 fon5 fan6 man6 [陆丰腔] non1 [梅县腔] fon5 mon3 man3 [宝安腔] fon3 [东莞腔] won3粤语 wun4 wun6

近代音 曉母 桓歡韻 去聲 喚小空;中古音 匣母 緩韻 上聲 緩小韻 胡管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寒部 ;王力系统:匣母 元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緩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緩」 包2.76 「緩」 說文‧素部 「緩」 睡.為43 「緩」 「缓」 「緩」
      「緩」 說文或體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缓
𦅻
𦇻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缓(huan3)
    2. 䮝(huan3)
    3. 䁔(huan3)
    4. 䈠(huan3)
    5. 睆(huan3)
    6. 㬊(huan3)
    7. 㣪(huan3)
同部首
    1. 紐
    2. 緸
    3. 縺
    4. 繬
    5. 綩
    6. 䌙
    7. 繻
    8. 綪
    9. 紑
    10. 䋀
    11. 総
    12. 絈
同筆畫
    1. 㹎
    2. 𠏇
    3. 蕨
    4. 熳
    5. 緼
    6. 澂
    7. 㒔
    8. 𠏴
    9. 憐
    10. 薡
    11. 䕂
    12. 㬼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