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
- 古弦樂器名。已失傳,其形似箏,頸細而肩圓。演奏時,以左手握持,右手以竹尺擊弦發音(舊讀zhú)。《説文•竹部》:“筑,以竹曲,五弦之樂也。”《廣韻•屋韻》:“筑,筑似筝,十三弦。”
- 拾(舊讀zhú)。《爾雅•釋言》:“筑,拾也。”《書•金縢》:“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
- 水名。即今漢水支流南河及其支流馬欄河(舊讀zhú)。《廣韻•屋韻》:“筑,水名,出房陵。漢有筑陽縣,蕭何妻封邑也。”
- 貴州省貴陽市的別稱(舊讀zhú)。
- “築”的簡化字。
英語 ancient lute; build
德語 bauen (V),Zhú (altes chinesisches Saiteninstrument) - Langzeichen auch 筑! (Eig, Mus)
法語 construire,bâtir
筑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筑(舊讀 zhú ),會意兼形聲。从竹,从巩( gǒng),巩亦聲。竹是樂器,巩是抱持。表示抱持樂器。「筑」是古代樂器名。)
(2) 古擊絃樂器 [zhu,an ancient stringed instrument]。已失傳,大體形似箏,頸細而肩圓。演奏時,以左手握持,右手以竹尺擊弦發音
筑,以竹曲五絃之樂也。——《說文》
高祖擊筑。——《史記·高祖記》
竽瑟空侯琴筑箏。——《急就篇》。顏注:筑形如小瑟而細頸,以竹擊之。」
漸離擊悲筑。—— 陶淵明《詠荊軻》
(3) 水名 [Zhu River]。即今漢水支流南河及其支流馬欄河
(4) 貴州省貴陽市的簡稱 [Guiyang city]
〈動〉
拾 [pick up]。
如:筑拾(拾掇,拾取)
筑 國語辭典
-
樂器名。古代弦樂器,形狀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今已失傳。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
大陸地區貴州省會貴陽市的簡稱。
以竹曲五弦之樂也。从竹从𢀜。
𢀜,持之也。竹亦聲。張六切
(筑)㠯竹曲五弦之樂也。以竹曲不可通。廣韵作以竹爲,亦繆。惟吳都賦李注作似箏,五弦之樂也。近是。箏下云五弦筑身,然則筑似箏也。但高注淮南曰:筑曲二十一弦。可見此器絫呼之名筑曲。釋名:筑,以竹
𡔷之也。御覽引樂書云:以竹尺擊之,如擊琴然。今審定其文,當云筑曲以竹
𡔷弦之樂也。高云二十一弦,樂書云十三弦,筑弦數未審。古者箏五弦,說文殆筑下
𡔷弦與箏下五弦互譌耳。箏下云筑身,則筑下不必云似箏,恐李善亦昧於筑曲而改之。从
𢀜竹。持而擊之也。
𢀜,持之也。樂書曰:項細肩圓,
𡔷法以左手扼項,右手以竹尺擊之。史云:善擊筑者高漸離。竹亦聲。張六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