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í

ㄊㄧˊ

部首 禾

部外 7

總筆畫 12

䄺 𥡖 蕛 䅠 𥝼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A0A

左右結構

31234435152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uxt

hdcnh

mfuy

28927

拼音 tí

注音 ㄊㄧˊ

部首 禾 部外 7總筆劃 12

基本區 7A0A筆順 312344351523

稊 基本解釋

● 稊

tí ㄊㄧˊ


  1. 稗子一類的草,子實像糜子:「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米之在太倉乎?」
  2. 楊柳新長出的嫩芽:「枯楊生~。」

英語 darnels, tares

德語 tariert ,Gras, Rasen (S)

法語 tare

【漢典】

稊 國語辭典

稊ㄊㄧˊtí
名
  1. 一種實如小米,形似稗的野草。元·曾瑞〈哨遍·人性善皆由天命套·么〉:「把閑花野草都鋤淨,尚又怕稊稗交生。」

  2. 楊柳樹重新長出的枝葉。《易經·大過卦·九二》:「枯楊生稊。」唐·李白〈雉朝飛〉詩:「枯楊枯楊爾生稊,我獨七十而孤棲。」

【漢典】
【午集下】【禾】 稊·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稊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 稊·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𠀤音題。【說文】本作蕛。蕛苵也。从艸,稊聲。【郭璞曰】似𥟑,布地生穢草也。今文作稊。【爾雅翼】稊有米而細。【莊子·秋水篇】稊米之在太倉。【註】稊米,小米。李云:草也,似𥟑。

又通作荑。【易·大過】枯楊生稊。【王弼註】楊之秀也。【鄭註】作荑,木更生也。

【漢典】
【卷一】【艸】

↳蕛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稊」字頭,请參考「蕛」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蕛苵也。从艸稊聲。大兮切

《說文解字注》

(蕛)蕛苵也。見釋艸。郭云:蕛似稗,布地生。邵氏晉涵云:孟子之荑稗,莊子之蕛稗皆是也。从艸梯聲。按今本篆作蕛,稊聲,從禾。考禾部無稊字,則稊聲乃梯聲之誤,蕛乃⿱艹梯之誤。大兮切。十五部。

【漢典】

稊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i˧˥ 日语读音 INUBIE韩语罗马 CEY现代韩语 제越南语 thê đề

客家话 [客英字典] ti2 [台湾四县腔] ti2 [梅县腔] ti2 [海陆腔] ti2粤语 tai4潮州话 ti5

近代音 透母 齊微韻 平聲陽 啼小空;中古音 定母 齊韻 平聲 嗁小韻 杜奚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灰部 ;王力系统:定母 脂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稊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蕛」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蕛」 說文‧艸部       「蕛」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䄺
𥡖
蕛
䅠
𥝼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鶙(ti2)
    2. 磃(ti2)
    3. 緹(ti2)
    4. 䅠(ti2)
    5. 厗(ti2)
    6. 㖷(ti2)
    7. 䔶(ti2)
    8. 珶(ti2)
    9. 桋(ti2)
    10. 提(ti2)
    11. 題(ti2)
    12. 綈(ti2)
同部首
    1. 稫
    2. 秦
    3. 䄩
    4. 稪
    5. 穊
    6. 穐
    7. 秼
    8. 秤
    9. 税
    10. 穯
    11. 秆
    12. 穬
同筆畫
    1. 軱
    2. 䊄
    3. 铽
    4. 禅
    5. 萱
    6. 訴
    7. 豠
    8. 葯
    9. 傕
    10. 喧
    11. 裤
    12. 替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