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yì

ㄧˋ

部首 皿

部外 5

總筆畫 10

溢 𠍳 𦶩 鎰 㬲 益 益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6CA

上下結構

43134252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wlf

tcbt

uaol

80102

拼音 yì

注音 ㄧˋ

部首 皿 部外 5總筆劃 10

基本區 76CA筆順 4313425221

常 通 標

益 基本解釋

● 益

yì ㄧˋ


  1. 增加:~壽延年。增~。損~。
  2. 好處,有好處:利~。~處。公~。權~。受~非淺。
  3. 更加:~發。日~壯大。
  4. 同「溢」,水漫出來。

英語 profit, benefit; advantage

德語 Vorteil, Nutzen, Überlegenheit (S)​,nützlich, vorteilhaft (Adj)​,noch mehr, in zunehmendem Maße

法語 profitable,avantageux,profit,avantage

【漢典】

益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益 yì

動

(1) (會意。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漫出。從皿,從水。「水」已隸變。本義:「溢」的本字。水漫出)

(2) 同本義 [overflow]

益,饒也。——《說文》。按,從水,浮於皿,會意。字亦作溢。

(3) 引申爲水漲

澭水暴益。——《呂氏春秋》

(4) 在某些方面增加(如體積、數量、程度等) [increase]

損益,盛衰之始也。——《易·雜卦傳》

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呂氏春秋·察今》

有所廣益。——諸葛亮《出師表》

斟酌損益。

大有所益。——《資治通鑑·漢紀》

又如:增益;延年益壽;益甲(增兵);益兵(增加兵力);益封(增加封邑);益軍(益兵);益損(增減;興革);益算(增加歲數);益賦(增加賦稅)

(5) 助;補助 [help]

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呂氏春秋·貴當》

(6) 擴大,加大 [expand]

民衆城小,則益城。——《穀梁傳》

詞性變化


◎ 益 yì

形

(1) 有益, 有利 [beneficial]。

如:益鳥

(2) 富裕 [prosperous]

其家必日益。——《呂氏春秋·貴當》

(3) 驕傲自滿 [conceited and self-satisfied]

有貌願而益, 有長若不肖。——《莊子》

◎ 益 yì

副

(1) 更加 [all the more]

君之疾在肌膚,不治將益深。——《韓非子·喻老》

如水益深,如火益熱。——《孟子》

益狎。——唐· 柳宗元《三戒》

香遠益清。——宋· 周敦頤《愛蓮說》

敵行益還。——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精益求精;益用傷悼(更加悲傷);益復(更加;越發);益發(更加,越發)

(2) 漸漸 [gradually;little by little]

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習,熟悉,習慣)。——唐· 柳宗元《三戒》

◎ 益 yì

名

(1) 任何一種好處或利益 [advandage;profit;benefit]——跟「害」相對

謙得益。——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無益吾事。——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有益於身。——清· 劉開《問說》

取善之益。

又如:受益不淺

(2) 州名 [Yi prefecture]。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當今四川省折多山,雲南省怒山、哀牢山以東,甘肅省武都、兩當,陝西省秦嶺以南,湖北省鄖縣、保康西北,貴州省除東邊以外地區

常用詞組


益蟲益處益發益母草益友益州
【漢典】

益 國語辭典

益ㄧˋyì
動
  1. 漲、漫出。為「溢」之本字。清·王筠《說文釋例·卷四·形聲之美》:「益從水,而溢又加水,然水祇可在皿中,而益之意,即兼有氾溢之意。」《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澭水暴益,荊人弗知。」

  2. 增加。如:「進益」、「延年益壽」。《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懼,言諸王,益其祿爵而復之。」《呂氏春秋·不苟論·貴當》:「其友皆孝悌純謹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榮矣。」

  3. 幫助、補助。如:「助益」。《呂氏春秋·光識覽·觀世》:「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戰國策·秦策二》:「出私金以益公賞。」

名
  1. 好處。如:「利益」、「收益」。《書經·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唐·李白〈贈韋祕書子春〉詩二首之一:「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

  2. 姓。如漢代有益強。

形
  1. 有好處的。如:「益友」、「益處」。

  2. 富饒。《史記·卷一二九·殖貨傳》:「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

副
  1. 更加。如:「精益求精」。《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熱。」

益ㄧˊ​yí
  1. (一)​之又音。

【漢典】
【午集中】【皿】 益·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益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皿】 益·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古文〕𠍳【唐韻】【集韻】𠀤伊昔切,嬰入聲。饒也,加也。【廣韻】增也,進也。【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詩·邶風】政事一𡌨益我。【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共。【禮·曲禮】請益則起。【論語】益者與。【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又多也。【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又盈溢也。【莊子·列禦𡨥】有貌愿而益。

又易卦名。【釋文】益,增長之名。

又以弘裕爲義。

又【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又【六書正譌】二十四兩爲益,假借別作鎰溢。

又草名。【詩·王風疏】蓷卽茺蔚。一名益母。

又【爾雅·釋草疏】蛇牀,一名思益。

又果名。【博雅】益智,龍眼也。

又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又姓。【印藪】漢有益强,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 【六書正譌】益,器滿也。故从水从皿。會意。

【漢典】
【卷五】【皿】

益 《說文解字》

【卷五】【皿】
《說文解字》

饒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伊昔切

《說文解字注》

(益)饒也。食部曰:饒,飽也。凡有餘曰饒。易象傳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从水皿。水皿,此水字今補。益之意也。說會意之恉。伊昔切。十六部。

【漢典】

益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 日语读音 MASU MASUMASU韩语罗马 IK现代韩语 익越南语 ích

客家话 [陆丰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jak7 [客英字典] jit7 [宝安腔] jit7 [沙头角腔] jit7 [东莞腔] jit7 [海陆腔] rit7粤语 jik1潮州话 iah4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入聲作去聲 逸小空;中古音 影母 昔韻 入聲 益小韻 伊昔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錫部 ;王力系统:影母 錫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益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益」 前5.83.1「益」 永盂西周中期集成10322「益」 包2.107「益」 說文‧皿部「益」 睡.雜15「益」
「益」 王臣簋西周中期集成4268「益」 包2.117
「益」 畢鮮簋西周中期集成4061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溢
𠍳
𦶩
鎰
㬲
益
益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豙(yi4)
    2. 㴁(yi4)
    3. 懝(yi4)
    4. 槸(yi4)
    5. 䦴(yi4)
    6. 弋(yi4)
    7. 怿(yi4)
    8. 㔴(yi4)
    9. 艗(yi4)
    10. 栧(yi4)
    11. 鷧(yi4)
    12. 㓷(yi4)
同部首
    1. 盢
    2. 盅
    3. 盭
    4. 䀇
    5. 㿻
    6. 盂
    7. 盧
    8. 䀀
    9. 䀉
    10. 盉
    11. 盕
    12. 盟
同筆畫
    1. 㛕
    2. 莻
    3. 袮
    4. 栾
    5. 悔
    6. 㻅
    7. 读
    8. 孬
    9. 𠉶
    10. 垾
    11. 唖
    12. 疳
初中古詩詞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宋·司马光 《孙权劝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周敦颐 《爱莲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