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ō

ㄅㄛ

部首 癶

部外 0

總筆畫 5

𠇿 𣥠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676

左右结构

543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nyt|wnyy

niyo

xsaa

12802

拼音 bō

注音 ㄅㄛ

部首 癶 部外 0總筆劃 5

統一碼 7676筆順 54334

癶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癶

bō ㄅㄛˉ

     ◎ 兩足分張相背,行走不順。

英語 legs; KangXi radical 105

德語 Radikal Nr. 105 = (zeigt 2 Füße)​, aufsteigen (z.B. mit Hilfe eines Hockers auf einen Wagen)​; Alternative Bedeutung: Trennung, Unterschied

法語 marcher les pieds en canard,tente à pointe (radical)​

© 漢典

癶 國語辭典

癶ㄅㄛbō
形
  1. 足剌癶:兩個腳掌向外張開行走的樣子。《說文解字·癶部》:「癶,足剌癶也。」

動
  1. 行走。五代周·衛元嵩《元包經·卷二·少陽四》:「漸,辵之癶。」唐·蘇源明·傳:「足有所行也。」唐·李江·注:「癶,行也。」

名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漢典
【午集中】【癶】 癶·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0

癶 《康熙字典》

【午集中】【癶】 癶·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𠀤北末切,音鉢。【說文】足刺癶也。【六書本義】兩足張,有所撥除也。【元包經】𥃩北癶癶。傳曰:兩人相背也。【註】北,背也。【又】漸辵之癶。傳曰:足有所行也。【註】辵,足也。癶,行也。 【字彙】从二止相背。有分癶之象。別作撥蹳,非。

© 漢典
【卷二】【癶】

癶 《说文解字》

【卷二】【癶】
『說文解字』

足剌癶也。从止𣥂。凡癶之屬皆从癶。讀若撥。北末切

『說文解字注』

(癶)足剌𣥠也。剌𣥠㬪韵字。剌盧達切。从止?。凡𣥠之屬皆从𣥠。𣜩變作癶。讀若撥。北末切。十五部。

© 漢典

癶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o˥ 日语读音 SOMUKU

客家话 [客英字典] pat7 bat7 [海陆腔] pat7 bat7 [梅县腔] pat7 [台湾四县腔] pat7 bat7 [宝安腔] pat7 bat7粤语 but6潮州话 puah4

近代音 中古音 幫母 末韻 入聲 撥小韻 北末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曷部 ;王力系统:幫母 月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癶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癶」 包2.268「癶」 說文‧癶部「癶」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𠇿
𣥠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菠(bo1)
    2. 袰(bo1)
    3. 蹳(bo1)
    4. 餑(bo1)
    5. 播(bo1)
    6. 磻(bo1)
    7. 钵(bo1)
    8. 饽(bo1)
    9. 趵(bo1)
    10. 溊(bo1)
    11. 波(bo1)
    12. 砵(bo1)
同部首
    1. 癷
    2. 癹
    3. 発
    4. 發
    5. 登
    6. 癸
同筆畫
    1. 𠆮
    2. 厇
    3. 𠖯
    4. 轧
    5. 皿
    6. 疋
    7. 幼
    8. 艿
    9. 扑
    10. 讨
    11. 汀
    12. 圤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