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í

ㄐㄧˊ

部首 疒

部外 10

總筆畫 15

𥕂 𤻣 𤹠 膌 脨 胔 㾊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620

左上包圍結構

4134141343425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iwe

kfcb

tvoq

00127

拼音 jí

注音 ㄐㄧˊ

部首 疒 部外 10總筆劃 15

基本區 7620筆順 413414134342511

通 標

瘠 基本解釋

● 瘠

jí ㄐㄧˊ 《廣韻》秦昔切,入昔從。錫部。


  1. 瘦弱。也作“膌”。《玉篇•疒部》:“瘠,瘦也。”
  2. 貧窮;貧困。《三國志•吴志•陸遜傳》:“夫民殷國弱,民瘠國彊者,未之有也。”
  3. 磽薄,不肥沃。《國語•魯語下》:“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
  4. 簡單。《禮記•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5. 書法術語。指細削而有力。唐張彦遠《法書要録》卷六:“瘦而有力曰瘠。”
  6. 疾疫。《公羊傳•莊公二十年》:“大災者何?大瘠也。大瘠者何?㾐也。”
  7. 使人貧弱;損削。《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何必瘠魯以肥杞?”
  8. 菲薄。《荀子•富國》:“若是則瘠,瘠則不足欲,不足欲則賞不行。”
  9. 通“胔”。腐肉;腐屍。《管子•八觀》:“稼亡三分之一,而非有故蓋積也,則道有損瘠矣。”
  10. 姓。《字彙•疒部》:“瘠,姓。”

英語 thin, emaciated; barren

德語 mager, hager

法語 maigre

【漢典】

瘠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瘠 jí

〈形〉

(1) (形聲。从疒( chuáng),表示與疾病有關,脊聲。本義:身體瘦弱)

(2) 同本義。或作「膌」[lean;thin and weak;wispy]

牛雖瘠,僨於豚上,其畏不死?——《左傳·昭公十三年》

宋崇門之巷人服喪而毀甚瘠。——《韓非子·內儲說上》

長短豐瘠。——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老年如脊牛。——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

又如:瘠弱(瘦弱;衰弱);瘠疲(瘦弱疲憊);瘠色(容貌憂戚憔悴);瘠牛僨豚(瘦瘠的牛仆倒在小豬身上,小豬必死。比喻無德的大國權勢雖衰,欺凌羸弱的小國,小國也會滅亡)

(3) 貧困 [poor;impoverished]

夫民殷國弱,民瘠國強者,未之有也。——《三國志·陸遜傳》

又如:瘠餒(貧困飢餓);瘠貧(貧困);瘠亡(貧窮衰亡)

(4) 瘠薄,不肥沃 [barren;infertile]

處沃土則逸,處瘠土則勞。——張衡《西京賦》

又如:瘠土(瘠地。貧瘠不肥沃的土地);瘠田(瘠薄而不肥沃的田地);瘠滷(鹽鹼地。貧瘠的土地);瘠磽(多石不肥沃的土地);瘠壤(瘠土)

(5) 菲薄;簡約 [humble;simple]

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謂之瘠。——《荀子·禮論》

又如:瘠墨(儉約,刻薄。因墨家尚儉、薄葬,故有此稱)

詞性變化

◎ 瘠 jí

〈名〉

(1) 疾疫 [disease]。

如:瘠瘵(因患病而瘦弱)

(2) 腐肉;腐爛的屍體 [rotten corpse]

稼亡三分之一,而非有故蓋積也,則道有損瘠矣。——《管子》。王念孫雜誌:「損當爲捐。」

◎ 瘠 jí

〈動〉

損削;使之貧弱 [harm;breakdown;impoverish]。

如:瘠氣(損削元氣);瘠色(損其容貌)

常用詞組


瘠薄瘠己肥人瘠人肥己瘠瘦
【漢典】

瘠 國語辭典

瘠ㄐㄧˊjí
形
  1. 瘦弱。《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楚子使醫視之,復曰瘠則甚也。」唐·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

  2. 土地不肥沃。如:「貧瘠」。《國語·魯語下》:「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

動
  1. 減損。《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可必瘠魯以肥杞。」

名
  1. 腐肉、腐屍。宋·文天祥〈正氣歌〉:「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通「胔」。

【漢典】
【午集中】【疒】 瘠·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0

瘠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 瘠·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0

〔古文〕㾊【廣韻】【集韻】【韻會】𠀤秦昔切,音籍。【說文】瘦也。本作膌。今作瘠。【廣韻】病也。【易·說卦】乾爲瘠馬。【疏】瘠馬,骨多也。【左傳·襄二十九年】何必瘠魯以肥𣏌。【書·微子】多瘠罔詔。【傳】紂故使民多瘠病,而無詔救之者。

又【禮·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疏】瘠謂省約。

又姓。

又音漬。【前漢·食貨志】故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註】孟康曰:肉腐爲瘠。蘇林曰:瘠,音漬。師古曰:瘠,瘦病也。言無相棄捐而瘦病者耳,不當音漬也。

又或作胔。【前漢·婁敬傳】羸胔老弱。

【漢典】
【卷四】【肉】

↳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瘠”字頭,请參考“膌”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瘦也。从肉𦟝聲。㾊,古文𦢕从疒从朿,朿亦聲。資昔切

《說文解字注》

(膌)𤸃也。𤕫部曰:𤸃,臞也。許欲令其義錯見也。膌亦作瘠,𤸃亦作膄。凡人少肉則脊吕歷歷然,故其字從脊。大雅:串夷載路。箋云:路,瘠也。天意去殷之惡,就周之德,文王則侵伐混夷以瘠之。此讀路爲露也,瘠者露骨。从肉𦟝聲。資昔切。十六部。


(㾊)古文膌,从𤕫朿。朿,木芒也。木芒是老瘠之狀,故從朿。吕覽曰:凡耕之大方,棘者欲肥,肥者欲棘。高云:棘,羸瘠也。詩:棘人之欒欒。言羸瘠也。土亦有瘠土。按棘從竝朿,故高云爾。朿亦聲。朿聲與脊聲同十六部也。

【漢典】

瘠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 日语读音 YASERU韩语罗马 CHEK现代韩语 척

客家话 [海陆腔] zit7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台湾四县腔] zit7 [客英字典] zit7 [梅县腔] zit7 [宝安腔] zit7粤语 zik3

近代音 中古音 從母 昔韻 入聲 籍小韻 秦昔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從母 錫部 ;王力系统:從母 錫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瘠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膌」。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㾊」 包2.168 「㾊」 說文古文       「膌」
      「膌」 說文‧肉部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𥕂
𤻣
𤹠
膌
脨
胔
㾊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即(ji2)
    2. 㖢(ji2)
    3. 及(ji2)
    4. 忣(ji2)
    5. 卙(ji2)
    6. 㴕(ji2)
    7. 雧(ji2)
    8. 棘(ji2)
    9. 皍(ji2)
    10. 姞(ji2)
    11. 箿(ji2)
    12. 楫(ji2)
同部首
    1. 痠
    2. 瘟
    3. 痃
    4. 㿐
    5. 瘄
    6. 痁
    7. 疨
    8. 痥
    9. 㿅
    10. 㽻
    11. 疰
    12. 瘶
同筆畫
    1. 䯐
    2. 䠇
    3. 輠
    4. 踟
    5. 擙
    6. 獤
    7. 暪
    8. 䅬
    9. 赭
    10. 緸
    11. 䞶
    12. 䗋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