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pào

ㄆㄠˋ

部首 疒

部外 5

總筆畫 10

繁體 皰

靤 皰 䶌 𦝐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5B1

半包围结构

41341355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qnv

kpru

try

00112

拼音 pào

注音 ㄆㄠˋ

部首 疒 部外 5總筆劃 10

統一碼 75B1筆順 4134135515

標

疱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皰

pào ㄆㄠˋ

     ◎ 皮膚上長的像水泡的小疙瘩(亦作“泡”):水~。火~。膿~。

英語 acne

德語 Pickel, Finne (Pustel)​ (S, Med)

法語 pustule,ampoule

© 漢典

疱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皰

皰 pào

〈名〉

(1) 面部所生的小瘡,俗稱粉刺 [acne]

臉上的小皰一個一個都紅而且亮起來。——茅盾《子夜》

(2) 皮膚上長的像水泡的小疙瘩 [blister;bleb]。如:手上燙起了一個皰;小水皰;小膿皰

常用詞組


皰疹
© 漢典

疱 國語辭典

疱ㄆㄠˋpào
  1. 參見「疱疹 」條。

© 漢典
【午集中】【疒】 疱·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疱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 疱·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集韻】披教切,音砲。腫病。通作𢼌。

又皮教切,音抱。面生氣也。𢼌原字从皮,不从攴。

(皰)【唐韻】旁敎切【集韻】【韻會】皮敎切,𠀤庖去聲。【說文】面生氣也。【徐曰】面瘡也。【博雅】病也。【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謂之皰。【淮南子·說林訓】潰小皰而發痤疽。【韓愈·食蝦蟇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

又【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𠀤音砲。義同。 【集韻】亦作䩅䶌疱。或作胞𦝐。

© 漢典
【卷三】【皮】

皰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疱”字頭,請參考“皰”字:)
【卷三】【皮】
『說文解字』

面生气也。从皮包聲。旁教切

『說文解字注』
面生气也。玉篇作面皮生氣也。玄應書一作面生熱氣也。淮南。潰小皰而發痤疽。高曰。皰、面氣也。玄應引作靤。从皮。包聲。旁敎切。古音在三部。
© 漢典

疱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ɑu˥˧ 日语读音 MOGASA韩语罗马 PHO现代韩语 포

客家话 [客英字典] pau5 [海陆腔]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5粤语 paau3潮州话 pa6

韵书 上古音
© 漢典

疱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皰」。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皰」 說文‧皮部「皰」 「疱」「疱」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靤
皰
䶌
𦝐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砲(pao4)
    2. 袌(pao4)
    3. 泡(pao4)
    4. 礮(pao4)
    5. 礟(pao4)
    6. 奅(pao4)
    7. 皰(pao4)
    8. 嚗(pao4)
    9. 炮(pao4)
    10. 䶌(pao4)
    11. 靤(pao4)
    12. 麭(pao4)
同部首
    1. 瘖
    2. 㿑
    3. 癏
    4. 㿂
    5. 㿄
    6. 瘁
    7. 癬
    8. 㾔
    9. 癅
    10. 癟
    11. 癩
    12. 瘛
同筆畫
    1. 砳
    2. 桓
    3. 釢
    4. 㧘
    5. 蚞
    6. 㟕
    7. 𠊇
    8. 捌
    9. 埗
    10. 倒
    11. 𠉪
    12. 挿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