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huán

ㄏㄨㄢˊ

部首 木

部外 6

总笔画 10

𣒯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853

左右结构

123412511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sgjg

dmam

fbk

41916

拼音 huán

注音 ㄏㄨㄢˊ

部首 木 部外 6总笔画 10

基本区 6853笔顺 1234125111

通 标

桓 基本解释

● 桓

huán ㄏㄨㄢˊ


  1. 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表。
  2. 大:~治(大治)。
  3. 〔~~〕威武的样子,如“~~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4. 姓。

英语 variety of tree; surname

德语 Huan (Eig, Fam)

法语 (nom de famille)​

【漢典】

桓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桓 huán

名

(1) (形声。从木,亘( xuān)声。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2) 同本义,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 [pillar]

桓,亭邮表也。——《说文》

三家视桓楹。——《礼记·檀弓》。注:“四植谓之桓。”

公执桓圭。——《周礼·大宗伯》。注:“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

(3) 又如:桓楹(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即华表)

(4) 木名。即无患木 [Chinese soapberry]。叶似柳,皮黄白色

(5) 水名。即今白龙江 [Huanshui River]。发源于甘肃省西倾山

(6) 山名 [Huanshan Mountain]。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如:桓山之泣(谓家人离散的悲痛);桓山鸟(喻离别的痛苦)

词性变化


◎ 桓 huán

形

(1) 大 [big]

玄王桓拨。——《诗·商颂·长发》。传:“大也。”

(2) 又如:桓蒲(祭祀用的大蒲席);桓拨(谓大治)

常用词组


桓桓
【漢典】

桓 國語辭典

桓ㄏㄨㄢˊhuán
名
  1. 一種植物。《玉篇·木部》:「桓,桓木,葉似柳,皮黃白色。」

  2. 《詩經·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桓〉,講武類禡也。〈桓〉,武志也。」類、禡,皆師祭也。指武王將欲伐殷,治兵祭神,然後克紂。至周公、成王太平之時,詩人追述其事以頌武王之功。桓者,威武之志。言講武之時,軍師皆武,故取桓字名篇。本章三句為「綏萬邦,婁豐年,天命匪解。」綏,平定。婁,即屢,屢次。解,同「懈 」。匪解,不懈怠。

  3. 姓。如漢代有桓寬、桓譚。

動
  1. 參見「盤桓 」條。

【漢典】
【辰集中】【木】 桓·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桓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桓·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官切,音丸。【說文】郵亭表也。【徐曰】表雙立爲桓。漢法,亭表四角建大木,貫以方板,名曰桓表,縣所治兩邊各一。【前漢·尹賞傳】葬寺門桓東。

又斲木如石𥓓四植謂之桓,以下棺也。【禮·檀弓】三家視桓楹。

又【周禮·春官】公執桓圭。

又桓桓,武貌。【書·牧誓】尚桓桓。【詩·魯頌】桓桓于征。

又盤桓,難進貌。【易·屯卦】盤桓利居貞。

又水名。【書·禹貢】西傾因桓是來。

又【諡法】辟土服遠,克敬勤民,皆曰桓。

又【方言】桓,憂也。

又木名。【郭璞云】葉似柳,子似楝。【玉篇】皮黃白色。【山海經】袟周之山木多桓。

又【酉陽雜俎】無患木,一名桓。

又盤桓,髻名。【古今註】長安婦人好爲盤桓髻。

又姓。【姓苑】望出譙郡,漢有桓榮。

又叶敕倫切,音櫄。【漢高彪詩】古之君子,卽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

又叶王權切,音圓。【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以盤桓。還音旋。

【漢典】
【卷六】【木】

桓 《说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亭郵表也。从木亘聲。胡官切

《說文解字注》

(桓)亭郵表也。檀弓注曰。四植謂之桓。按二植亦謂之桓。一柱上四出亦謂之桓。漢書。瘞寺門桓東。如淳曰。舊亭傳於四角面百步。築土四方。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餘。有大板貫柱四出。名曰桓表。縣所治夾兩邊各一桓。陳宋之俗言桓聲如和。今猶謂之和表。師古曰。卽華表也。孝文紀。誹謗之木。服䖍曰。堯作之。橋梁交午柱。崔浩以爲木貫柱四出名桓。從木。𠄢聲。故官切。十四部。釋訓曰。桓桓、威也。

【漢典】

桓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xuan˧˥ 唐代读音 huɑn日语读音 TAKESHII MEGURU UREERU韩语罗马 HWAN现代韩语 환

客家话 [东莞腔] hen2 [台湾四县腔] fan2 [梅县腔] fan2 [宝安腔] fan2 [客语拼音字汇] fan2 [海陆腔] fan2 [客英字典] fan2粤语 wun4

近代音 曉母 桓歡韻 平聲陽 桓小空;中古音 匣母 桓韻 平聲 桓小韻 胡官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寒部 ;王力系统:匣母 元部 ;

官话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桓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桓」 說文‧木部「桓」
金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𣒯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還(huan2)
    2. 瓛(huan2)
    3. 闤(huan2)
    4. 雚(huan2)
    5. 萑(huan2)
    6. 䍺(huan2)
    7. 鍰(huan2)
    8. 缳(huan2)
    9. 环(huan2)
    10. 堚(huan2)
    11. 獂(huan2)
    12. 䴟(huan2)
同部首
    1. 植
    2. 棏
    3. 檲
    4. 槚
    5. 榵
    6. 柎
    7. 柵
    8. 櫕
    9. 檅
    10. 杻
    11. 椼
    12. 栎
同笔画
    1. 旊
    2. 眚
    3. 砞
    4. 庮
    5. 桡
    6. 蚔
    7. 粋
    8. 恋
    9. 桛
    10. 凎
    11. 壶
    12. 戙
初中古诗词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