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suì

ㄙㄨㄟˋ

部首 玉

部外 13

總筆畫 17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4B2

左右结构

11214313533344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uep

mgyto

cugw

18133

拼音 suì

注音 ㄙㄨㄟˋ

部首 玉 部外 12總筆劃 16

統一碼 74B2筆順 1121431353334454

璲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璲

suì ㄙㄨㄟˋ

     ◎ 古代貴族佩帶的一種端玉。

英語 pendant girdle ornament

© 漢典

璲 國語辭典

璲ㄙㄨㄟˋsuì
名
  1. 一種瑞玉。《詩經·小雅·大東》:「鞙鞙佩璲,不以其長。」漢·毛亨·傳:「璲,瑞也。」漢·鄭玄·箋:「佩璲者,以瑞玉為佩。」

© 漢典
【午集上】【玉】 璲·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3

璲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 璲·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遂。【玉篇】玉璲,以玉爲佩也。【廣韻】玉也。【爾雅·釋器】璲,瑞也。【疏】璲者,瑞玉名也。【詩·小雅】鞙鞙佩璲。【傳】璲,瑞也。【後漢·輿服志】於是解去紱佩,留其係璲。

又【韻會】通作遂。【詩·衞風】容兮遂兮。【傳】佩玉遂遂然。【箋】瑞也。

© 漢典

璲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suei˥˧ 韩语罗马 SWU现代韩语 수

客家话 [梅县腔] sui5 [台湾四县腔] sui5 [客英字典] sui3 sui5 [海陆腔] sui6粤语 seoi6

近代音 中古音 邪母 至韻 去聲 遂小韻 徐醉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沒部 ;王力系统:邪母 物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璲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韩国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䆳(sui4)
    2. 賥(sui4)
    3. 埣(sui4)
    4. 鏸(sui4)
    5. 㞸(sui4)
    6. 澻(sui4)
    7. 鐩(sui4)
    8. 谇(sui4)
    9. 砕(sui4)
    10. 㥞(sui4)
    11. 禭(sui4)
    12. 穗(sui4)
同部首
    1. 琄
    2. 㻧
    3. 㻝
    4. 璁
    5. 㺾
    6. 璜
    7. 琰
    8. 瓐
    9. 琻
    10. 璹
    11. 㺮
    12. 瑲
同筆畫
    1. 㻵
    2. 㠑
    3. 覧
    4. 𠔵
    5. 穐
    6. 縝
    7. 䕊
    8. 膲
    9. 殫
    10. 鮅
    11. 澢
    12. 䞂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