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ín

ㄑㄧㄣˊ

部首 玉

部外 8

總筆畫 12

䥅 䥆 䦦 珡 琹 𣗜 𤦡 𤩟 𤫍 𤫒 𨨖 𨪖 𨫹 𩰔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434

上下结构

11211121344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gwn

mgoin

ccsx

11207

拼音 qín

注音 ㄑㄧㄣˊ

部首 玉 部外 8總筆劃 12

統一碼 7434筆順 112111213445

常 通 標

琴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琴

qín ㄑㄧㄣˊ

  1. 古代絃樂器,最初是五根弦,後加至七根弦(亦稱“七絃琴”;通稱“古琴”):~瑟。~曲。~師。~意。撫~。~棋書畫。
  2. 某些樂器的統稱:鋼~。月~。胡~。口~。豎~。小提~。~書(曲藝的一種)。彈~。

英語 Chinese lute or guitar

德語 allgemeine Bezeichnung für Streichinstrumente

© 漢典

琴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琴

琹 qín

〈名〉

(1)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樂器形,上面“玨”象弦和絃柱,下面象琴身。本義:撥絃樂器。俗稱古琴)

(2) 同本義 [qin, a seven-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琴,絃樂也。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周加二絃,象形。古文從瑟金省聲。——《說文》

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絃,曰宮商角徵羽,文王增二絃,曰少宮、少商。——《廣雅·釋樂》

樂琴書以消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3) 又如:琴史(琴和史籍);琴書(琴與書;談論琴藝的典籍);琴牀(琴案;琴幾);琴柱(琴上用以系弦的柱)

(4) 某些樂器的通稱 [a general name for certain musical instruments]。如:提琴;胡琴;鋼琴;口琴

常用詞組


琴錘琴鍵琴瑟琴瑟不調琴師琴書
© 漢典

琴 國語辭典

琴ㄑㄧㄣˊqín
名
  1. 樂器名:➊ ​ 國樂器中的古琴、七弦琴、月琴等。➋ ​ 西洋樂器中的鋼琴、口琴、手風琴、管風琴等。

  2. 姓。如明代有琴彭。

動
  1. 彈琴。《孟子·萬章上》:「象往入舜宮,舜在床琴。」

© 漢典
【午集上】【玉】 琴·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琴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 琴·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古文〕𨪖𨫹𤫍珡𩰔【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𠀤音靲。【說文】本作珡,禁也。象形。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周加二絃。【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琴論】伏羲氏削桐爲琴,面圓法天,底方象地,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合四氣。琴長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廣六寸,象六合。前廣後狹,象尊𤰞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絃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臥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又地名。【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註】琴如,地名。

又【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又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

又人名。【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又蟲名。【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註】郭曰:亦蛇類也。

又琴城,冢名。【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又簷前鐵馬曰風琴。【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

© 漢典
【卷十二】【琴】

琴 《说文解字》

【卷十二】【琴】
『說文解字』

禁也。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凡珡之屬皆从珡。䥅,古文珡从金。巨今切〖注〗珡、𨫹、𩰔,古文。

『說文解字注』

(琴)禁也。禁者、吉凶之忌也。引申爲禁止。白虎通曰。琴、禁也。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此㬪韵爲訓。神農所作。世本文也。宋書樂志曰。琴、馬融笛賦云宓羲造。世本云神農所造也。瑟、馬融笛賦云神農造。世本云宓羲所造也。按風俗通、廣雅皆同世本。季長說、誤。山海經郭傳引世本伏羲作琴。神農作瑟。恐系轉寫舛錯。洞越。句。練朱五弦。洞當作迵。迵者、通達也。越謂琴瑟底之孔。迵孔者、琴腹中空而爲二孔通達也。越音?。或作?。練朱五絃者、虞書傳曰古者帝王升歌淸廟之樂、大琴練弦。葢練者其質。朱者其色。鄭注樂記淸廟之瑟朱弦云。練、朱弦也。練則聲濁。五者、初制琴之弦數。周時加二弦。文王、武王各加一弦。象形。象其首身尾也。上圓下方、故象其圓。巨今切。七部。凡珡之屬皆从珡。


(䥆)古文珡。从金。以金形聲字也。今人所用琴字乃上从小篆、下作今聲。

© 漢典

琴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n˧˥ 唐代读音 *ghyim日语读音 KOTO韩语罗马 KUM现代韩语 금越南语 cầm

客家话 [陆丰腔] kim3 [客语拼音字汇] kim2 [海陆腔] kim2 [客英字典] kim2 [宝安腔] kim2 [东莞腔] kim2 [台湾四县腔] kim2 [梅县腔] kim2粤语 kam4

近代音 溪母 侵尋韻 平聲陽 琴小空;中古音 群母 侵韻 平聲 琴小韻 巨金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覃部 ;王力系统:羣母 侵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琴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 郭.性.24「琴」 說文古文「琴」
「」 上(1).性.15「琴」 說文‧琴部
「」 上(1).孔.14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䥅
䥆
䦦
珡
琹
𣗜
𤦡
𤩟
𤫍
𤫒
𨨖
𨪖
𨫹
𩰔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菳(qin2)
    2. 矝(qin2)
    3. 㮗(qin2)
    4. 鵭(qin2)
    5. 懄(qin2)
    6. 嫀(qin2)
    7. 雂(qin2)
    8. 嗪(qin2)
    9. 秦(qin2)
    10. 㩒(qin2)
    11. 鳹(qin2)
    12. 慬(qin2)
同部首
    1. 瑖
    2. 瑐
    3. 琚
    4. 瓌
    5. 㻧
    6. 㻼
    7. 璢
    8. 琭
    9. 瑦
    10. 瑵
    11. 琰
    12. 珘
同筆畫
    1. 葅
    2. 無
    3. 犈
    4. 傏
    5. 絤
    6. 𠔤
    7. 嵎
    8. 朝
    9. 䊃
    10. 㥰
    11. 焽
    12. 䧶
初中古詩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唐·王维 《竹里馆》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唐·刘禹锡 《陋室铭》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先秦·无名氏 诗经《关雎》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