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ū

jùn

ㄑㄩ

ㄐㄩㄣˋ

部首 火

部外 7

總筆畫 11

焞 燇 𪸘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10C

左右结构

433454343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ocwt

fice

uoor

93847

拼音 qū jùn

注音 ㄑㄩ ㄐㄩㄣˋ

部首 火 部外 7總筆劃 11

統一碼 710C筆順 43345434354

標

焌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焌

qū ㄑㄩˉ

  1. 把燃燒着的東西弄滅:把香火兒~了。
  2. 一種烹飪法,在熱鍋里加油,油熱後先放作料,然後放菜:~油。~豆芽。
  3. 用不帶火苗的火燒燙:拿香火兒~一下。

其它字義


● 焌

jùn ㄐㄩㄣˋ

     ◎ 點火燒。

英語 to light

法語 éteindre par immersion dans de l'eau,méthode de cuisson,roussir à l'aide d'un objet incandescent,mettre le feu à,mettre à feu

© 漢典

焌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焌 jùn

〈動〉

燃火。也指燃火灼龜 [burn]。如:焌律(閃爍);焌糟(宋時爲酒館的女招待);焌黑(漆黑,墨黑)

其它字義


◎ 焌 qū

〈動〉

(1) 火燒[burn]

焌,火燒。——《廣韻》

(2) [口]∶火滅。今俗指把燃燒物放入水中使熄滅 [go out]。如:把香火焌了

(3) 一種烹調方法,熱油鍋裏放進佐料,再放蔬菜,迅速炒熟 [fry]。如:焌豆芽

(4) 另見 jùn

© 漢典

焌 國語辭典

焌ㄐㄩㄣˋjùn
動
  1. 用火燒物。《說文解字·火部》:「焌,然火也。」清·段玉裁·注:「以火燒物曰然。」《周禮·春官·菙氏》:「凡卜,以明火爇燋,遂吹其焌契,以授卜師,遂役之。」漢·鄭玄·注:「焌,謂以契柱燋火而吹之也。」

© 漢典
【巳集中】【火】 焌·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焌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 焌·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廣韻】【韻會】子峻切【集韻】祖峻切,𠀤音俊。【說文】然火也。【周禮·春官·菙氏】凡卜,以明火𤑔燋,遂飮其焌契,以授卜師。【註】杜子春云:焌,讀如英俊之俊。書亦或爲俊。

又【廣韻】子寸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寸切,𠀤音捘。義同。【集韻】或作焞燇。

又【集韻】徂悶切,音鐏。【周禮·春官·菙氏註】康成謂:讀如戈鐏之鐏。【疏】讀爲俊者,意取荆樵之中,英俊者爲楚燉,用之灼龜也,讀爲鐏者,意取銳頭以灼龜也。【集韻】或作燉。

又【集韻】祖管切,音纂。義同。本作焞。◎按周禮春官釋文,焌音俊。

又存悶反。

又祖悶反。

又祖管反。四音皆可讀。

又【廣韻】倉聿切【集韻】【韻會】促律切,𠀤音黢。【廣韻】火燒。

又【廣韻】亦火滅也。

© 漢典
【卷十】【火】

焌 《说文解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然火也。从火夋聲。《周禮》曰:“遂䶴其焌。”焌火在前,以焞焯龜。子寸切。又,倉聿切

『說文解字注』

(焌)然火也。以火燒物曰然。从火。夋聲。子寸切。又倉矞切。十三部。周禮曰。遂䶴其焌。周禮垂氏曰。凡卜、以明火𤑔燋。遂龡其焌契。以授卜師。注云。焌讀如戈鐏之鐏。謂之契柱燋火而吹之也。士喪禮。楚?置於燋。在龜東。楚?卽契。所用灼龜也。燋謂炬。其存火。焌火在歬。㠯𤑴焯龜。此許引周禮而釋其焌之義。似有舛誤。依鄭注則契卽楚?。楚?柱於炬然之。用以灼龜。焌者、謂吹而然之也。

© 漢典

焌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y˥; tɕyn˥˧ 日语读音 YAKU韩语罗马 CWUN现代韩语 준

客家话 [海陆腔] zun5 [梅县腔] zun5 [台湾四县腔] zun5 [客语拼音字汇] qi4 zun4 [客英字典] zun5粤语 ceot1 zeon3

近代音 中古音 精母 術韻 入聲 焌小韻 倉聿切 三等 合口;精母 稕韻 去聲 儁小韻 子峻切 三等 合口;精母 慁韻 去聲 焌小韻 子寸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痕部 ;王力系统:精母 文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焌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焌」 說文‧火部「焌」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韩国
異體字
焞
燇
𪸘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躯(qu1)
    2. 麯(qu1)
    3. 驅(qu1)
    4. 煀(qu1)
    5. 麴(qu1)
    6. 紶(qu1)
    7. 駈(qu1)
    8. 㻃(qu1)
    9. 匤(qu1)
    10. 䓛(qu1)
    11. 呿(qu1)
    12. 粬(qu1)
    13. 棞(jun4)
    14. 㤯(jun4)
    15. 蜠(jun4)
    16. 俊(jun4)
    17. 隽(jun4)
    18. 䜭(jun4)
    19. 䝍(jun4)
    20. 雋(jun4)
    21. 㻒(jun4)
    22. 㒞(jun4)
    23. 鵕(jun4)
    24. 攈(jun4)
同部首
    1. 烲
    2. 煿
    3. 㷏
    4. 熁
    5. 㷇
    6. 焫
    7. 烒
    8. 燽
    9. 㷞
    10. 㶢
    11. 㷖
    12. 焬
同筆畫
    1. 袿
    2. 脨
    3. 菽
    4. 啇
    5. 舷
    6. 啪
    7. 䓚
    8. 㭪
    9. 掞
    10. 梅
    11. 䍈
    12. 釭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