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wéi

ㄨㄟˊ

部首 水

部外 14

總筆畫 17

簡體 潍

潍 𣻰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FF0

左右結構

4415544443241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xwy

evfg

vzni

30115

拼音 wéi

注音 ㄨㄟˊ

部首 水 部外 14總筆劃 17

基本區 6FF0筆順 44155444432411121

濰 基本解釋

● 濰

wéi ㄨㄟˊ


  1. 〔~河〕水名,在中國山東省。
  2. 〔~坊〕市名,在中國山東省。

英語 county in Shandong province

法語 (nom d'une rivière)​

【漢典】

濰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濰

濰 Wéi

〈名〉

(1) 水名。今稱濰河 [Wei River]。在山東省東部,源出五蓮縣西南箕屋山,北流經諸城、高密等縣,至昌邑縣入萊州灣

濰,濰水。出 瑯邪箕屋山,東入海, 徐州浸。《夏書》曰:「 濰、 淄其道。」——《說文》

(2) 古州名。又縣名 [Wei prefecture;Wei county]。即今山東省濰縣

【漢典】

濰 國語辭典

濰ㄨㄟˊwéi
  1. 參見「濰河 」條。

【漢典】
【巳集上】【水】 濰·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濰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濰·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𠀤音惟。水名。【書·禹貢】濰湽其道。【前漢·地理志】水出琅邪箕屋山,北至都昌縣,入海。

又縣名。【廣輿記】濰縣,屬萊州府,本漢膠東地,隋北海,唐濰州。

【漢典】
【卷十一】【水】

濰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琅邪箕屋山,東入海。徐州浸。《夏書》曰:“濰淄其道。”从水維聲。以追切

《說文解字注》

(濰)濰水。出琅邪箕屋山,東入海。琅邪郡箕,見前志。故城當在今山東沂州府莒州境。前志箕下云:禹貢維水,北至都昌入海,過郡三,行五百二十里,兖州𡩻也。水經曰:濰水,出琅邪箕縣濰山,東北過東武縣西。又北過平昌縣東。又北過高密縣西。又北過淳于縣東。又東北過都昌縣東。又東北入於海。按屋山在今莒州西北九十里。水經注曰:濰山屋山及淮南子云出覆舟山,實一山也。今濰水出莒州西東北箕屋山,東南流入靑州府諸城縣畍,逕萊州府高密縣畍。又北逕安邱縣東。又北流,入萊州府昌邑縣畍。又東北入海,曰淮河口,與古水道合。漢都昌城在今昌邑縣西。徐州浸。徐當作兖。職方氏:河東曰兖州。其浸盧維。鄭云:盧維當爲雷雍。班志則云維,兖州浸,不改字也。許云兖州浸亦同。夏書曰:濰湽其道。許水部無湽字。此湽葢俗加水旁耳。周禮作葘。漢志作甾,古字也。濰甾其道。禹貢靑州文。从水維聲。以追切。十五部。按地理志述禹貢作維,今版本作惟,誤。琅邪箕下云:禹貢維水。蒙上文言也。其靈門下、横下、折泉下皆作淮,則轉寫之誤。葢班从今文尙書作維,許从古文尙書作濰。左傳襄十八年作維,音義曰:本又作濰。今山東土語與淮同音,故竟作淮字。

【漢典】

濰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wei˧˥

客家话 [海陆腔] wui2 [客语拼音字汇] vui2 [台湾四县腔] wi2 [客英字典] vui2粤语 wai4潮州话 而威6(维)

近代音 中古音 喻以母 脂韻 平聲 惟小韻 以追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灰部 ;王力系统:餘母 微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濰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濰」 說文‧水部   「濰」 「潍」 「濰」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潍
𣻰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䜅(wei2)
    2. 欈(wei2)
    3. 隹(wei2)
    4. 撝(wei2)
    5. 囲(wei2)
    6. 𠄿(wei2)
    7. 犩(wei2)
    8. 洈(wei2)
    9. 惟(wei2)
    10. 闱(wei2)
    11. 䥩(wei2)
    12. 溈(wei2)
同部首
    1. 漴
    2. 㴕
    3. 浵
    4. 澻
    5. 浗
    6. 涶
    7. 洚
    8. 洵
    9. 涣
    10. 洦
    11. 湘
    12. 滥
同筆畫
    1. 戴
    2. 藬
    3. 螮
    4. 鍉
    5. 䪕
    6. 鍝
    7. 瞦
    8. 覭
    9. 𠖢
    10. 䳐
    11. 䜂
    12. 顃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