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óng

ㄊㄨㄥˊ

部首 水

部外 12

總筆畫 15

衝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F7C

左右結構

4414143125112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ujf

eytg

vskb

30115

拼音 tóng

注音 ㄊㄨㄥˊ

部首 水 部外 12總筆劃 15

基本區 6F7C筆順 441414312511211

通 標

潼 基本解釋

● 潼

tóng ㄊㄨㄥˊ《廣韻》徒紅切,平東定。東部。


  1. 水名。在陝西省潼關縣境。《文選•潘岳〈西征赋〉》:「發閿鄉而警策,愬黃巷以濟、潼。」
  2. 水名。在四川省梓潼縣境內,南流注入墊江。《説文•水部》:「潼,水。出廣漢梓潼北界,南入墊江。」
  3. 水名。在安徽省五河縣境。《水經注•淮水》:「淮水又東至巉石山,潼水注之。」
  4. 關隘名。在陝西省潼關縣。《廣韻•東韻》:「潼,關名。」

● 潼

chōng ㄔㄨㄥ《廣韻》尺容切,平錘昌。


  1. 同「衝」。水流灌注或水力撞擊。《廣韻•鍾韻》:「潼,河潼。」
  2. 水名。《集韻•鍾韻》:「潼,水名。」

● 潼

zhōng ㄓㄨㄥ《集韻》諸容切,平鍾章。


  1. 〔瀧潼〕濕貌。《集韻•鍾韻》:「潼,瀧潼,溼皃。」

英語 high, lofty; damp

法語 haut,(nom d'un col)​

【漢典】

潼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潼 Tóng

名

(1) (形聲。從水,童聲。本義:潼水)

(2) 同本義 [Tong River]

(3) 在四川省梓潼縣境內,南流注入墊江

潼,潼水也,出 廣漢梓潼北界,南入 墊江。——《說文》

(4) 在安徽省五河縣境

(5) 在陝西省潼關縣境

(6) 關隘名 [Tong pass]。在陝西省潼關縣

馬超、 成宜,同惡相濟,濱據 河潼,求逞所欲。——《文選·潘勖·冊魏公九鍚文》

詞性變化


◎ 潼 tóng

形

(1) 雲起的樣子。引申爲盛多 [cloudy]

潼滃蔚薈,林木來會,津液下降,流潦霈。——漢· 焦贛《易林》

(2) 高貌 [high]

沫潼潼而高厲。——宋玉《高唐賦》

【漢典】

潼 國語辭典

潼ㄊㄨㄥˊtóng
  1. 參見「潼潼」、「潼關」等條。

【漢典】
【巳集上】【水】 潼·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潼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潼·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水名。【說文】水出廣漢梓潼北界。

又水名。【水經注】潼水,出江夏郡之曲陵縣西北潼山。

又水名。【潘岳·西征賦】愬黃巷以濟潼。【註】潼水,在華隂縣界。

又海名。【王子年·拾遺記】北極之外,有潼海之水。

又潼潼,高貌。【宋玉·高唐賦】沫潼潼而高厲。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他東切,音通。義同。

又【廣韻】尺容切【集韻】昌容切,𠀤音衝。義同。一曰水壞道。

又潼容,車裳也,見【周禮·巾車註】。

又【集韻】【類篇】𠀤諸容切,音鍾。溼貌。

 

【漢典】
【卷十一】【水】

潼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廣漢梓潼北界,南入墊江。从水童聲。徒紅切

《說文解字注》

(潼)潼水。出廣漢梓潼北畍,南入褺江。褺,各本作墊,今正。廣漢郡梓潼,前後二志同。前志曰:梓潼五婦山,馳水所出,南入涪,行五百五十里。應劭注云:潼水所出,南入墊江。水經曰:梓潼水出其縣北畍,西南入於涪,又西南至小廣魏南,入於墊江。按馳水、潼水、梓潼水異名同實。五婦山卽今四川保寧府劒州州西北五十里之五子山。今劒州及綿州之梓潼縣,葢漢梓潼地。潼水出五子山之西大山。東南流,經今梓潼縣,又經潼川府之鹽亭縣,又至射洪縣東南之獨坐山,入涪江。今謂之潼江、射江、瀰江。許云南入褺江。卽謂今射洪東南入涪江。涪江下流至重慶府之合州,合嘉陵江也。漢志墊江,應劭音徒浹反。孟康音重曡之曡。許書衣部云褺,重衣也。巴郡有褺江縣,此縣爲嘉陵江、渠江、涪江會合之地。水如衣之重複,故曰褺江,其字音曡,淺人乃譌作昏墊之墊。觀應、孟之音。則知漢書字固從衣也。云入褺江者、其縣其水通名也。今四川忠州之墊江縣,則漢巴郡臨江縣地,與漢褺江相歫甚遠。○又按涪下曰:南入漢者,言至褺江而入西漢水也。潼下曰南入褺江者,言入西漢水在褺江境也。錯見互相足。○又按地理志、水經之羌水下,合白水,又合西漢水,卽今四川保寧府昭化縣城北合嘉陵江之白水也。羌水亦謂之墊江者,葢昔人以其委名其源。魏書吐谷渾阿豺登其國西彊山,觀墊江源。今洮州衞西南三百四十里西嵹山。羌水所出。从水童聲。徒紅切。九部。

【漢典】

潼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uŋ˧˥ 唐代读音 *dhung韩语罗马 TONG现代韩语 동

客家话 [海陆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kwi5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陆丰腔] tung3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粤语 tung4潮州话 胎翁5(童)

近代音 透母 東鍾韻 平聲陽 同小空;中古音 定母 東韻 平聲 同小韻 徒紅切 一等 合口;穿昌母 鍾韻 平聲 𧘂小韻 尺容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東部 ;王力系统:定母 東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潼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潼」說文‧水部 「潼」漢印徵     「潼」
          「潼」漢印徵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衝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䶱(tong2)
    2. 鉖(tong2)
    3. 哃(tong2)
    4. 鲖(tong2)
    5. 氃(tong2)
    6. 眮(tong2)
    7. 䳋(tong2)
    8. 蚒(tong2)
    9. 鮦(tong2)
    10. 㼧(tong2)
    11. 橦(tong2)
    12. 㣚(tong2)
同部首
    1. 澔
    2. 濒
    3. 溬
    4. 湶
    5. 瀈
    6. 濡
    7. 㴔
    8. 沉
    9. 㵳
    10. 㴟
    11. 淪
    12. 湈
同筆畫
    1. 醊
    2. 殣
    3. 韯
    4. 箲
    5. 䋽
    6. 鹞
    7. 糅
    8. 镋
    9. 𠏦
    10. 䞳
    11. 醋
    12. 嘾
初中古詩詞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谭嗣同 《潼关》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元·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