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漢武臺

拼音 hàn wǔ tái

注音 ㄏㄢˋ ㄨˇ ㄊㄞˊ

漢武臺 詞語解釋

解釋
  • 漢武帝為求仙所築的高臺。在滄州。其地俯臨大海,長瀾接天,巉巖峻石,頗為壯觀。
  • © 漢典

    漢武臺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漢武臺

  • 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到泰山行封禪大禮,聽信一些方士“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的鼓惑,“乃復東至海”,以“望冀遇蓬萊”。所希望見到的“蓬萊”仙山在山東海邊沒有“遇”到,其“並海”(併爲沿之意)而“北至碣石”,沿着海邊一直來到有“神嶽”盛名的碣石山祭神求仙。漢武帝此行碣石,使碣石山一帶沿海地區的求仙活動在時隔百年之後死灰復燃。而他搞的求仙活動,比秦始皇要熱鬧許多,如召鬼神、煉丹沙、候神等,各種名堂數不勝數,而且動輒就入海求“蓬萊”,指山說封禪。當時,爲了迎合他祀神求仙,“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爲此,碣石山一帶又留下不少祀神求仙的各種各樣的建築。在碣石山南麓,迄今存有漢武帝行宮的遺蹟,1958年在修建位於昌黎縣城的西山東坡原二中(昌黎一中)校園操場時,曾出土了大量“千秋萬歲”瓦當和大型漢瓦,其地當爲漢武帝來碣石山時駐蹕的行宮所在地。
  • 在碣石山,劉徹也像秦始皇一樣,進行了刻石紀功活動。對此,酈道元的《水經注·濡水》有明確記述:“濡水(灤河)又東南至絫縣碣石山……漢武帝亦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於此。”絫縣爲昌黎在西漢時的縣名,坐落在昌黎縣城之北的碣石山主峯仙台頂之所以又名“漢武臺”,當以“漢武帝亦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於此”得稱。“漢武臺”,極可能爲碣石山主峯最古的專有名稱。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翰林子墨
      2. 汗腳
      3. 旱氣
      4. 悍士
      5. 翰林院
      6. 汗溝
      7. 软擡
      8. 煙炲
      9. 蕓薹
      10. 鱗苔
      11. 亞台
      12. 駑駘
    相關詞語
      1. 漢統
      2. 漢注
      3. 漢厫
      4. 漢武故事
      5. 漢民族
      6. 漢壁
      7. 狂漢
      8. 村漢
      9. 村蠻漢
      10. 鴻漢
      11. 門外漢
      12. 老山漢
      13. 臺灣光復節
      14. 臺灣銀行
      15. 臺雜
      16. 臺灣日日新報
      17. 臺閣
      18. 臺臣
      19. 操縱臺
      20. 上花臺
      21. 燕春臺
      22. 國營電視臺
      23. 將臺
      24. 無諸臺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