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àng

ㄤˋ

部首 木

部外 4

總筆畫 8

昂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78A

左右结构

123435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sqbh

dhvl

fry

47920

拼音 àng

注音 ㄤˋ

部首 木 部外 4總筆劃 8

統一碼 678A筆順 12343552

枊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枊

àng ㄤˋ

  1. 拴馬的樁子:“解綬系其頸,著馬~。”
  2. 枓栱:“飛~鳥踊,雙轅是荷。”
  3. 堅。
  4. 古同“昂”。
© 漢典

枊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枊 àng

〈名〉

(1) 拴馬樁 [hitching post]

枊,馬柱也。從木,卬聲。——《說文》

劉備解綬,縛督郵馬枊。——《三國志·蜀志》

(2) 斗拱 [dougong (a system of bracket in Chinese building)]

飛枊鳥踊。——何晏《景福殿賦》。注:“今人名屋四阿栱曰杄枊,或曰柳,當作枊,借枊爲栱,柱頭,斗栱也。”

© 漢典

枊 國語辭典

枊ㄤˋàng
名
  1. 繫馬的柱子。《廣韻·平聲·唐韻》:「枊,繫馬柱也。」《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繫其頸著馬枊。」

  2. 屋的短柱。《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飛枊鳥踊,雙轅是荷。」《資治通鑑·卷二○一·唐紀十七·高宗總章二年》:「其門牆階級,窗櫺楣柱,枊楶枅栱,皆法天地陰陽律曆之數。」

© 漢典
【辰集中】【木】 枊·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枊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枊·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唐韻】五浪切【集韻】【韻會】【正韻】魚浪切,𠀤卬去聲。【說文】繫馬柱。【蜀志】先主解綬繫督郵,著馬枊。

又【類篇】堅也。

又【集韻】魚剛切【韻會】疑剛切,𠀤音昂。義同。卬从匕,从亡者誤。𠨐、𠨑。

© 漢典
【卷六】【木】

枊 《说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馬柱。从木卬聲。一曰堅也。吾浪切

『說文解字注』

(枊)馬柱也。謂系馬之柱也。蜀志。劉僃解綬縛督郵馬枊。華陽國志曰。建寧郡存䣖縣。雍闓反。結壘於縣山。繫馬枊柱生成林。從木。卬聲。吾浪切。十部。按亦平聲。

© 漢典

枊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ɑŋ˥˧

客家话 [客英字典] ngong5 [台湾四县腔] ngong5 [海陆腔] ngong5

近代音 中古音 疑母 唐韻 平聲 卬小韻 五剛切 一等 開口;疑母 宕韻 去聲 枊小韻 五浪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唐部 ;王力系统:疑母 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枊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枊」 說文‧木部「枊」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昂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䭹(ang4)
    2. 㼜(ang4)
    3. 㦹(ang4)
    4. 醠(ang4)
    5. 盎(ang4)
同部首
    1. 杚
    2. 㭈
    3. 東
    4. 桤
    5. 棪
    6. 檘
    7. 檷
    8. 梶
    9. 榿
    10. 㯎
    11. 桗
    12. 楝
同筆畫
    1. 抦
    2. 𠈦
    3. 氛
    4. 䒧
    5. 殴
    6. 育
    7. 审
    8. 𠈉
    9. 斩
    10. 郓
    11. 爬
    12. 坢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