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曰,卬声。本义:仰起,抬起)
(2) 同本义 [hold (one's head) high]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乐府诗集·柳树得春风》
(3) 又如:昂首(仰着头);昂首挺胸(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无所畏惧或坚决的样子)
(4) 高,升高 [hoist;rise]
横奉之,令左昂右低,如有首尾然。——《礼记·曲礼》
(5) 抬高物价 [force up the prices]
昂其直,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词性变化
形
(1) 高(与“低”相对) [high]。如:昂霄(高入霄汉,形容出人头地或才能杰出)
(2) 昂扬。高傲 [lofty and proud]。如:昂然(高傲的样子,突出鲜明貌)
常用词组
昂 國語辭典
仰起、高舉。如:「昂首闊步」。宋·蘇軾〈和子由次王鞏韻〉:「簡書見迫身今老,尊酒聞呼首一昂。」
高漲、上揚。《新唐書·卷一○九·崔義玄傳》:「俄而物質價踴昂,百賈驚擾。」《聊齋志異·卷四·促織》:「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
精神氣概振奮激揚。如:「氣宇軒昂」。
望,欲有所庶及也。从匕从卪。《詩》曰:“高山卬止。”伍岡切
(卬) 望也。 鉉無也,非。卬與仰義别,仰訓舉,卬訓望。今則仰行而卬廢,且多改卬爲仰矣。小雅車舝曰:高山卬止。箋云:卬慕。過秦論:常以十倍之地、百萬之衆,卬關而攻秦。俗本作叩、作仰,皆字誤、聲誤耳。晉語:如川然,有原,以御浦而後大。孔晁本作卬浦。牛亮反。言川仰浦而大,人仰教而成。廣雅:仰,恃也。仰亦卬之誤。大雅傳曰:顒顒卬卬,盛皃。引伸之義也。釋詁、毛傳皆曰:卬,我也。語言之叚借也。 欲有所庶及也。从匕卪。 匕同比,庶及意。庶及猶庶幾也。卪者,其欲庶及之所也。伍岡切。十部。亦讀去聲。 詩曰:高山卬止。
昂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ɑŋ˧˥ 唐代读音 *ngɑng日语读音 AGARU TAKAI韩语罗马 ANG越南语 ngang
客家话 [梅县腔] ngong1 [台湾四县腔] ngong1 ngo5 [客英字典] ngong1 [宝安腔] ngong2 ngong1 [东莞腔] ngong2 [海陆腔] ngong1 ngo5 [客语拼音字汇] ngong2粤语 ngong4 ngong5
近代音 疑母 江陽韻 平聲陽 昂小空;中古音 疑母 唐韻 平聲 卬小韻 五剛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唐部 ;王力系统:疑母 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