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gāng

ㄍㄤ

部首 手

部外 8

總筆畫 11

扛 㧏 𢱫 𣗵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386

左右結構

12125431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mum

qbtu

dld

57020

拼音 gāng

注音 ㄍㄤ

部首 手 部外 8總筆劃 11

基本區 6386筆順 12125431252

掆 基本解釋

● 掆

gāng ㄍㄤ


  1. 同「扛」。舉;抬。《玉篇•手部》:「掆,舉。」
  2. 頂。《西遊記》第五十六回:「獃子慌了,往山坡下築了有三尺深,下面都是石脚石根,掆住鈀齒。」

● 掆

gàng ㄍㄤˋ


  1. 扛,舉。《廣韻•宕韻》:「掆,捎掆,舁也。出《字林》。」
【漢典】

掆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掆 gāng

動

(1) 擡。通作「扛」 [(of two or more people) carry together]

疾患困篤者,悉掆移之。——《南史·齊紀下》

(2) 頂住 [withstand]

呆子慌了,往山下坡下築了有三尺深,下面都是石腳石根,掆住鈀齒。——《西遊記》

【漢典】

掆 國語辭典

掆ㄍㄤgāng
動
  1. 舉。玉篇·手部:「掆,舉。」同「扛 」。

【漢典】
【卯集中】【手】 掆·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掆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掆·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居郞切,𠀤音岡。舉也。【唐書·儀衛志】掆鼓金鉦。

又【唐韻】古浪切【集韻】居浪切,𠀤岡去聲。【字林】捎掆,舁也。 或作扛。

又作抗。

【漢典】
【卷十二】【手】

↳扛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掆」字頭,请參考「扛」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橫關對舉也。从手工聲。古雙切〖注〗與掆同找,或作抗。又與𢴦同。《韻會》通作𢱫。

《說文解字注》

(扛)横關對舉也。以木横持門戶曰關。凡大物而兩手對舉之曰扛。項羽力能扛鼎,謂鼎有𠕪,以木横貫鼎耳而舉其㒳耑也。卽無横木而兩手舉之亦曰扛。卽兩人以横木對舉一物亦曰扛。字林:捎、掆,舁也。匡謬正俗曰:音譌。故謂扛爲剛。有造掆字者,故爲穿𨯳也。西京賦作𧢸鼎,𧢸卽䚗。魏大饗碑作䚗鼎。䚗者,扛之叚借字也。从手工聲。古雙切。九部。

【漢典】

掆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ɑŋ˥

客家话 [梅县腔] g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客英字典] gong1 [海陆腔] gong1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掆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扛
㧏
𢱫
𣗵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棡(gang1)
    2. 罁(gang1)
    3. 扛(gang1)
    4. 钢(gang1)
    5. 摃(gang1)
    6. 肛(gang1)
    7. 剛(gang1)
    8. 缸(gang1)
    9. 杠(gang1)
    10. 堽(gang1)
    11. 牨(gang1)
    12. 㭎(gang1)
同部首
    1. 捜
    2. 掾
    3. 拀
    4. 抭
    5. 挹
    6. 抎
    7. 接
    8. 摵
    9. 扠
    10. 揗
    11. 搳
    12. 㧻
同筆畫
    1. 袵
    2. 埲
    3. 萙
    4. 脱
    5. 菔
    6. 啳
    7. 戝
    8. 谖
    9. 隄
    10. 䴕
    11. 痎
    12. 谕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