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nuò

ㄋㄨㄛˋ

部首 心

部外 14

總筆畫 17

㐡 愞 懧 耎 𢡼 𠏢 𢘎 𢘧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1E6

左右結構

4421452444413252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nfdj

pmbb

ufgl

91027

拼音 nuò

注音 ㄋㄨㄛˋ

部首 心 部外 14總筆劃 17

基本區 61E6筆順 44214524444132522

次 通 標

懦 基本解釋

● 懦

nuò ㄋㄨㄛˋ


  1. 膽小軟弱:~夫。~弱。怯~。《廣韻•虞韻》:「懦,弱也。」
  2. 柔軟。晋夏侯湛《玄鳥賦》:「拾柔草以自藉,採懦毛以為蓐。」

英語 weak, timid, cowardly

德語 befangen, furchtsam

法語 faible,imbécile,timide

【漢典】

懦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懦 nuò

形

(1) (形聲。从心,需聲。本義:膽小,含有軟弱之意;弱)

(2) 同本義 [cowardly]

懦,駑弱者也。——《說文》

少懦於諸侯。——《國語·晉語》

而性懦愚,沉於國家大事,開罪於先生。——《戰國策·齊策》

宮之奇之爲人也,懦而不能強諫。——《左傳·僖公二年》

衆皆笑其懦,不青堅守。——《三國演義》

懦者必怒。——唐· 韓愈《原毀》

又如:懦小(懦弱膽小);懦弛(軟弱懈怠);懦退(軟弱畏縮);懦恧(軟弱);懦軟(軟弱);懦庸(軟弱庸陋);懦謹(膽小謹慎);懦善(軟弱善良);懦衿(文弱書生)

(3) 柔軟 [soft]。

如:懦毛;懦響(懦靡之音);懦靡(柔順);懦薄(才能薄弱);懦脆(脆弱)

(4) 幼小 [immature]

還是我年懦,容得你。——《西遊記》

詞性變化


◎ 懦 nuò

名

(1) 懦夫,軟弱無能的人 [coward]

聲節哀有餘,夫何激衰懦。——唐· 杜甫《舟中苦熱遣懷》

常用詞組


懦夫懦怯懦弱
【漢典】

懦 國語辭典

懦ㄋㄨㄛˋnuò
形
  1. 軟弱、怯弱。如:「柔懦」、「懦夫」、「膽小懦弱」。《左傳·僖公二年》:「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

  2. 柔軟。《韓非子·內儲說上》:「水形懦,故人多溺。」晉·夏侯湛〈玄鳥賦〉:「拾柔草以自藉,採懦毛以為蓐。」

動
  1. 拙、不擅。《漢書·卷五八·兒寬傳》:「善屬文,懦於武。」

【漢典】
【卯集上】【心】 懦·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懦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 懦·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𠀤音儒。【說文】从心需聲。駑弱者也。【荀子·修身篇】偷懦憚事。【前漢·兒寬傳】善屬文,然懦於武。

又【集韻】乳兗切,音耎。

又【集韻】【正韻】𠀤奴亂切。同愞。義𠀤同。

又【集韻】奴臥切,音稬。【孟子】懦夫有立志。

【漢典】
【卷十】【心】

懦 《說文解字》

【卷十】【心】
《說文解字》

駑弱者也。从心需聲。人朱切

《說文解字注》

(愞) 駑弱也。 也上本有者,今刪。駑當作奴,許書無駑字。葢衹云奴馬。 从心耎聲。 乃亂切。十四部。此篆各本作懦,从心需聲,人朱切,乃淺人所改,今正。愞與人部偄音義皆同,弱也,本乃亂切,音轉爲乃過切。廣韵獮韵愞而兖切,換韵愞奴亂切,過韵愞乃臥切。玉篇心部愞乃亂、乃過二切,皆訓弱也。此自古相傳不誤之字也。因形近或譌爲懦,再譌爲儒,其始尚分愞懦爲二字二音。故玉藻注云:舒愞者,所畏在前也。釋文云:愞乃亂反,又奴臥反,怯愞也。又作懦,人于反,弱也。皇云學士:是其分别井然,而轉寫愞譌爲懦,故五經文字曰懦人于反,又乃亂反,見禮記注。於是有懦無愞,而以愞之反語入於懦下。廣韵虞韵懦字下人朱切,又乃亂切,其誤正同。又考僖二年左傳愞字、榖梁傳愞字,釋文轉寫皆譌作懦。凡經傳愞字皆譌作懦,不可勝正。愞通作耎,亦或借蝡。漢書西南夷傳𨕖耎,後書章帝八王傳西羌傳𨕖愞,史記律書𨕖蝡,方言注愞𢰅,今無不作懦者,葢需耎二聲古分别畫然。需聲在古音四部,人于切。耎聲在古音十四部,乃亂切。而自張參以來,改耎爲需,不能諟正,《説文》心部之愞、手部之㨎皆經淺人任意竄改,以合里俗。世有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者,必以愚言爲然也。

【漢典】

懦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nuo˥˧ 唐代读音 nuɑ̀日语读音 YOWAI韩语罗马 NA YU现代韩语 나越南语 nhụa

客家话 [梅县腔] no5 [陆丰腔] no6 [客英字典] no5 [海陆腔] no6 [客语拼音字汇] no4 [宝安腔] lo3 [台湾四县腔] no5粤语 no6潮州话 娜窝3(努)

吴语 赣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懦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懦」 說文‧心部       「懦」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㐡
愞
懧
耎
𢡼
𠏢
𢘎
𢘧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䎟(nuo4)
    2. 搦(nuo4)
    3. 㐡(nuo4)
    4. 䇔(nuo4)
    5. 诺(nuo4)
    6. 穤(nuo4)
    7. 耎(nuo4)
    8. 偄(nuo4)
    9. 糑(nuo4)
    10. 榒(nuo4)
    11. 㖠(nuo4)
    12. 喏(nuo4)
同部首
    1. 㥬
    2. 㥳
    3. 悜
    4. 㤌
    5. 愐
    6. 怭
    7. 怜
    8. 懴
    9. 㦬
    10. 恒
    11. 慒
    12. 忭
同筆畫
    1. 鍓
    2. 簂
    3. 艚
    4. 㲉
    5. 㗷
    6. 闎
    7. 鄼
    8. 賻
    9. 鍦
    10. 橿
    11. 镪
    12. 臨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