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xún

ㄒㄩㄣˊ

部首 寸

部外 9

總筆畫 12

簡體 寻

樳 𥳍 寻 𡬰 𡬶 𡬻 𢒫 𦅀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C0B

上中下结构

51112125112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vakf

smmri

xbjd

17346

拼音 xún

注音 ㄒㄩㄣˊ

部首 寸 部外 9總筆劃 12

統一碼 5C0B筆順 511121251124

通

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尋

xún ㄒㄩㄣˊ

     ◎ 見“尋”。

英語 seek, search, look for; ancient

德語 um eine Kleinigkeit bitten ,ohne Unterbrechung (S)​,durchsuchen, forschen (V)​,erneuern (V)​,ersuchen (V)​,nachsehen, suchen (V)​,positionieren, suchen (V)​,untersuchen (V)​,endlos (Adj)​,gebräuchlich (Adj)​,plötzlich (Adj)​,gewöhnlich (Adv)​,Xun (Eig, Fam)​,acht Fuß = 1 尋 ,im Begriff zu ... ,meistens ,wie bisher

法語 chercher,rechercher

© 漢典

尋 國語辭典

尋ㄒㄩㄣˊxún
名
  1. 古代八尺稱為「一尋」。《詩經·魯頌·閟宮》:「是斷是度,是尋是尺。」宋·文天祥〈正氣歌〉:「室廣八尺,深可四尋。」

  2. 姓。如晉代有尋會。

動
  1. 找、探求。如:「找尋」。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2. 接續、繼續。《文選·向秀·思舊賦》:「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梁書·卷三三·劉孝綽傳》:「殿下降情白屋,存問相尋。」

  3. 攀爬、攀緣。《文選·張衡·西京賦》:「烏獲扛鼎,都盧尋橦。」

  4. 動用、使用。《左傳·昭公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孔子家語·卷三·觀周》:「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5. 重溫、重申。《左傳·哀公十二年》:「若可尋也,亦可寒也。」宋·王禹偁〈答黃宗旦書〉:「生復辱書惠文,以尋前好。」

副
  1. 經常、時常。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2. 不久、隨即。《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文選·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3. 普通、一般。唐·劉禹錫〈烏衣巷〉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白居易〈新樂府·繚綾〉:「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

尋ㄒㄧㄣˊxín
動
  1. 吳語。指乞討、賺取。如:「尋錢」。

© 漢典
【寅集上】【寸】 尋·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9

尋 《康熙字典》

【寅集上】【寸】 尋·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9

〔古文〕𡬻【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𠀤音潯。【說文】繹理也,本作𢒫,从工口,从又寸。工口,亂也。

又寸,分理之也。彡聲。【增韻】求也。【前漢·黃霸傳】語次尋繹。【註】抽引而出也。

又度名。【周禮·地官·媒氏註】八尺曰尋,倍尋曰常。【小爾雅】四尺謂之仞,倍仞謂之尋。【孟子】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爲也。

又仍也,繼也。【左傳·昭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古語】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又俄也。【晉羊祜讓開府表】以身誤陛下辱高位,傾覆亦尋而至。

又用也。【左傳·僖五年】將尋師焉。【註】尋,用也。

又侵尋,猶浸淫也。【前漢·武帝紀】巡郡縣,侵尋太山矣。

又借作溫燖。【左傳·哀十二年】吳使人請尋盟。子貢曰:若可尋也,亦可寒也。【註】尋,重也,溫也,前盟巳寒,更溫之使熱。與燖義同。

又長也。【揚子·方言】自關以西,秦晉梁益閒,凡物長謂之尋。

又俗謂庸常爲尋常。

又姓。晉尋會,唐劉黑闥將尋相。 【韻會】毛氏曰:从口。俗从几作𡬶,非。𠙛。

© 漢典
【卷三】【寸】

𢒫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尋”字頭,請參考“𢒫”字:)
【卷三】【寸】
『說文解字』

繹理也。从工从口从又从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彡聲。此與𤕦同意。度,人之兩臂爲尋,八尺也。徐林切

『說文解字注』

(𢒫)繹理也。謂抽繹而治之。凡治亂必得其緒而後設法治之。引伸之義爲長。方言曰。尋、長也。海岱大野之閒曰尋。自關而西秦晉梁益之閒凡物長謂之尋。周官之法度廣爲尋。古文禮假尋爲燅。有司徹乃燅尸俎注。燅、温也。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尋。春秋傳。若可尋也。亦可寒也。案左傳服注。尋之言重也、温也。論語何注。温、尋也。互相發明。俗本禮注作燖。誤。从工口。从又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也。彡聲。徐林切。七部。此與𤕦同意。說見𤕦下。度人之㒳臂爲𢒫。八尺也。此別一義。亦因从寸及之。考工記曰。澮廣二尋。

© 漢典

尋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yn˧˥ 唐代读音 *zim日语读音 TAZUNERU HIRO TSUNE韩语罗马 SIM现代韩语 심越南语 tầm

客家话 [客英字典] cim2 [台湾四县腔] cim2 [梅县腔] cim2 [海陆腔] cim2 [沙头角腔] cim2 [客语拼音字汇] kim2 qim2 [陆丰腔] cim3 [宝安腔] cim2 [东莞腔] cim2粤语 cam4

近代音 心母 侵尋韻 平聲陽 尋小空;中古音 邪母 侵韻 平聲 尋小韻 徐林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覃部 ;王力系统:邪母 侵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尋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尋」 佚831合16067「尋」 亞一父乙簋商代晚期集成3990「尋」 郭.性.65「尋」 說文‧寸部「尋」「寻」 「尋」
「尋」 粹30合34200「尋」 五年琱生尊西周晚期文物07.8
「尋」 眚仲之孫簋春秋早期集成4120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樳
𥳍
寻
𡬰
𡬶
𡬻
𢒫
𦅀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蟳(xun2)
    2. 洵(xun2)
    3. 蟫(xun2)
    4. 潯(xun2)
    5. 㽦(xun2)
    6. 郇(xun2)
    7. 樳(xun2)
    8. 攳(xun2)
    9. 巡(xun2)
    10. 爓(xun2)
    11. 㵌(xun2)
    12. 揗(xun2)
同部首
    1. 專
    2. 寻
    3. 尉
    4. 㝴
    5. 寽
    6. 对
    7. 尌
    8. 射
    9. 尃
    10. 對
    11. 尊
    12. 將
同筆畫
    1. 琽
    2. 䅐
    3. 椬
    4. 貽
    5. 蒀
    6. 煱
    7. 㐤
    8. 𠒢
    9. 䐊
    10. 裓
    11. 揰
    12. 搔
初中古詩詞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宋·司马光 《孙权劝学》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宋·王安石 《登飞来峰》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清·纪昀 《河中石兽》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宋·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魏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