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潯
- 水邊;水岸。《淮南子·原道》:“游於江潯海裔,馳要褭,建翠蓋。”
- 邊際;極限。南朝宋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銷神躬于壤末,散靈魄於天潯。”
- 水名。指山東莒縣東南的潯水,西南流入沭水。《水經注·沭水》:“潯水又西南流,入沭。”
- 水名。指廣西的潯江,即西江中游桂平至梧州河段。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廣西三·潯州府》:“潯江,在府城東……共流為潯江。”
- 古州名。指唐代設置的潯州,治所在今廣西桂平市。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廣西三·潯州府》:“貞觀七年置潯州。”
- 江西省九江的別稱。因長江流經九江段稱潯陽江而得名。《清史稿·地理志十三》:“南潯鐵路,自九江而南昌。”
- 量詞。指海洋測量中計量水深的單位“潯”,一潯等於1.852米。
● 潯
- 〔浸潯〕漸進。也作“濅潯”。《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以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浸潯衍溢。”
英语 steep bank by stream; jiujiang
德语 Steilufer (S)
法语 (nom d'une rivière),berge
【漢典】
潯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潯
潯 hǎixún
名
海尋的舊稱 [(old use for) nautical fathom]
基本詞義
◎ 潯
名
(1) 水體邊緣的陸地(如海邊、河邊) [waterside]
潯,厓深也。——《說文》
潯,厓也。——《廣雅》
故雖遊於江潯海裔。——《淮南子·原道》。注:「厓也。」
弭節乎江潯。——枚乘《七發》
吳蜀成婚此水潯,明珠步障屋黃金。——《三國演義》
故雖遊於江潯海裔。——《淮南子》
又如:潯涘(水邊)
(2) 潯陽是江西九江市的別名 [Jiujiang city]。九江市的一段長江叫潯陽江。該市有潯陽樓
(3) 水名 [Xun River]
(4) 潯水,在山東省莒縣東南,西南流注入沭水
(5) 潯江,在廣西東部,即西江中游桂平縣至梧州市段的別稱
詞性變化
◎ 潯
量
(1) 海洋測量中計算水深的單位 [fathom]。1潯=1.852米
(2) 另見 hǎixún
【漢典】
潯 國語辭典
名
-
水邊。《淮南子·原道》:「游於江潯海裔,馳要褭,建翠蓋。」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詩:「城府開青旭,松筠起碧潯。」
-
江西省九江縣的別稱。如:「南潯鐵路」。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