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
- 順從;依照。《左傳•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
- 像;如同。如:整舊如新;十年如一日。《詩•鄭風•大叔于田》:「執轡如組,兩驂如舞。」
- 及,比得上。《史記•項羽本紀》:「夫被堅執鋭,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
- 往;去。《左傳•隱公五年》:「公將如棠觀魚者。」
- 相當。《戰國策•宋衛策》:「夫宋之不足如梁也,寡人知之矣。」
- 應當。《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君若愛司馬,則如亡。」
- 奈。《詩•唐風•綢繆》:「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 不如。《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 均。《廣雅•釋言》:「如,均也。」
- 農曆二月的別稱。《爾雅•釋天》:「二月為如。」
- 表示舉例。如:例如;譬如。宋歐陽修《六一詩話》十七:「『太瘦生』,唐人語也,至今猶以為語助,如『作麽生』,『何似生』之類是也。」
- 副詞。將要。《左傳•宣公十二年》:「有喜而憂,如有憂而喜乎?」
- 介詞。表示比較,相當於「於」。《吕氏春秋•愛士》:「人之困窮,其如饑寒。」
- 連詞。 ①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假如」、「如果」。《詩•秦風•黄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②表示連接,相當於「與」、「和」。《儀禮•鄉飲酒禮》:「公如大夫入。」 ③表示選擇關係,相當於「或」、「或者」。《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④表示連接,用於謂詞之間,相當於「而」。《鹽鐵論•世務》:「見利如前,乘便而起。」 ⑤表示結果,相當於「則」。《法言•五百》:「世人之益者,倉廩也,取之如單。」
- 助詞。 ①用於語末,相當於「然」。《易•屯》:「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②用於語末,相當於「焉」。《易•離》:「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③相當於「乎」。《禮記•祭義》:「善如爾之間也。」
- 通「女(汝)」。代詞。表示第二人稱。《莊子•人間世》:「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 姓。《通志•氏族略五》:「如氏,桓譚《新論》有道人如子禮。《漢書》長安富人如氏。又有如羅氏,改為如氏。」
英語 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德語 zum Beispiel, wenn,Ru (Eig, Fam)
法語 si,conformément à,selon,par exemple,comme si,être comparable,égaler
如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會意。從女,從口。本義:遵從,依照)
(2) 同本義 [follow]
如,從隨也。——《說文》。按,此字疑從女,若省聲。女子從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傳·宣公十二年》。杜預注:「如,從也。」
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又如:如命(遵從命令);如志(隨順意願;實現志願);如令(從令,遵令)
(3) 好像, 如同 [like;as if]
日初出大如車蓋。——《列子·湯問》
狀貌如婦人女子。——《史記·留侯世家》
兩狼之並驅如故。——《聊齋志異·狼三則》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華博得女子青睞);如許(似這般);如今晚兒(現在);如許豚犢(這樣的不肖之子);如應如響(十分靈驗)
(4) 比得上,及 [can be compared with]
不如無生。——《詩·小雅·苕之華》
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戰國策·齊策》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左傳·僖公三十年》
又如:我不如他
(5) 去,往 [go]
如,往也。——《爾雅》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史記·項羽本紀》
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 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如揚州過 瓜洲揚子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6) 遭遇,際遇 [meet]
淮陽葉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詞賦,冠絕當時;而所如不偶,因於名場。——《聊齋志異》
(7) 表示舉例 [for instance;for example;such as]。
如:大文學家、大詩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勞,如挖土
(8) 相敵;抵擋 [resist]
夫宋之不足如 樑也,寡人知之矣。——《戰國策》
(9) 應當 [should]
君若愛司馬,則如亡。——《左傳》
詞性變化
介
(1) 按照 [in accordance with;comply with]
王如其言,煮頭,三日三夕不爛。——晉· 幹寶《搜神記》
又如:如詳繳(照報告中對原案處理的辦法處理,並且准予銷案);如律令(按照法令執行。是古代檄文、詔書結尾用語);如式(按照規矩)
連
(1) 假如,如果 [if]
如,若也。——《廣雅》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論語·先進》
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墳上矣。——《論語·陽貨》
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後漢書·張衡傳》
洛陽親友如相問。——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
又如:如有不妥,請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2) 與,和 [and]
公如大夫入。——《儀禮》
(3) 或——表示選擇關係 [or]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論語·先進》
(4) 而——表示連接 [but]
如有隱憂。——《詩·邶風·柏舟》
民之故計,皆就安利如辟危窮。——《韓非子•五蠹》
(5) 則——表示結果 [then]。
如:如許;如是
助
(1) 用於語末,相當於「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論語·述而》
褎如充耳。——《詩·邶風·旄丘》
屯如,乘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則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於語末,相當於「焉」
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易·離》
(3) 相當於「乎」
善如爾之問也。——《禮記》
常用詞組
如 國語辭典
-
順從、依照。如:「如約」、「如命」。《左傳·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晉·杜預·注:「如,從也。」
-
如同、好像。如:「愛人如己」、「數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
-
往、至。如:「如廁」。《左傳·隱公五年》:「公將如棠觀魚者。」
-
及、比得上。如:「遠親不如近鄰」。《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
-
表示舉例。如:「例如」、「譬如」。
-
於,表示比較。《呂氏春秋·仲秋紀·愛士》:「人之困窮,甚如饑寒。」
-
假若。《論語·述而》:「如不可求,從吾所好。」《鏡花緣·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兩個時辰。如再無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詞詞尾。相當於「然」,表情形或狀況。如:「突如其來」。《論語·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如淳。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
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如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ʐu˧˥ 唐代读音 *njiu日语读音 GOTOKU SHIKU YUKU韩语罗马 YE现代韩语 여越南语 như
客家话 [梅县腔] j2 [海陆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东莞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2粤语 jyu4
近代音 日母 魚模韻 平聲陽 如小空;中古音 日母 魚韻 平聲 如小韻 人諸切 三等 合口;日母 御韻 去聲 洳小韻 人恕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模部 ;王力系统:日母 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