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太學

拼音 tài xué

注音 ㄊㄞˋ ㄒㄩㄝˊ

太學 詞語解釋

解釋

◎ 太學 tàixué

[the highest seat of learning in ancient times in China] 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即國學

觀太學。——《後漢書·張衡傳》

諸生學於太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君則在太學。

-----------------
國語辭典
太學tài xuéㄊㄞˋ ㄒㄩㄝˊ
  1. 我國古代設立在京城,用以培養人才、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西周時已有太學之名,漢武帝立五經博士,為西漢設太學之始。之後歷代名稱不一,制度亦有變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故養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師太學讀書。」

英語 Imperial College of Supreme Learning, established in 124 BC, and the highest educational institute in ancient China until the Sui Dynasty

德語 höchste kaiserliche lehranstalt im alten china (V)​

法語 Taixue

© 漢典

太學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太學 (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

  •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太學之名始於西周。夏、商、周,大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五帝時期的大學名爲成均,在夏爲東序,在商爲右學,周代的大學名爲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天人三策”,“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王莽時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太學零落。
  • 當東漢光武帝劉秀稱帝后,戎馬未歇,即先興文教。東漢太學始創於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漢光武帝起營太學,訪雅儒,採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雲會京師洛陽,於是立五經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學講堂"長十(丈)丈,寬三丈"。永建六年(130),漢順帝詔修:趕學,"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達11.2萬人,營建規模達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漢質帝時,太學生人數已有3萬餘人。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汰虐
      2. 汰舊換新
      3. 泰祖
      4. 泰皇
      5. 泰西
      6. 泰山
      7. 下穴
      8. 七穿八穴
      9. 壽穴
      10. 同穴
      11. 賊穴
      12. 石穴
    相關詞語
      1. 太平真君
      2. 太平盛世
      3. 太常
      4. 太平島
      5. 太廟
      6. 太子太傅
      7. 以太
      8. 辰太
      9. 通太
      10. 何太
      11. 奓太
      12. 李提摩太
      13. 學界
      14. 學友
      15. 學究
      16. 學苑
      17. 學博
      18. 學根
      19. 鄭學
      20. 環境地質學
      21. 不學
      22. 聲韻學
      23. 邃學
      24. 崑山科技大學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