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péi

ㄆㄟˊ

部首 土

部外 8

總筆畫 11

坏 坯 㟝 𡌮 𤬭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7F9

左右結構

1214143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ukg

gytr

bsj

40161

拼音 péi

注音 ㄆㄟˊ

部首 土 部外 8總筆劃 11

基本區 57F9筆順 12141431251

常 通 標

培 基本解釋

● 培

péi ㄆㄟˊ


  1. 爲保護植物或牆堤等,在根基部分加土:~土。~種(zhòng )。~修。~植。
  2. 幫助和保護人的成長:~養。~育。~訓。

英語 bank up with dirt; cultivate

法語 butter (une plante en culture)​,former,éduquer

【漢典】

培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培 péi

動

(1) (形聲。从土,咅( pǒu)聲。本義:給植物或牆堤等的根基壘土)

(2) 同本義 [earth up]

培,培敦土田山川也。——《說文》。按,壘土也。

若見壘培。——《國語·晉語》。注:「壘墼曰培。」

故栽者培之。——《禮記·中庸》

鑿培而遁之。——《淮南子·齊俗》。注:「培屋後牆也。」

高培則拔。——《呂氏春秋·辨土》。注:「培田側也。」

又如:培戶(昆蟲把土堆在洞穴周圍)

(3) 增益;增添 [add]。

如:培敦(增加其封地);培堆(層層疊起;堆高)

(4) 培養,教育 [cultivate;educate]。

如:栽培(種植;培養);培壅(培養)

(5) 把東西埋在灰、沙中保存 [bury in sand or ash]。

如:以灰培瓜子;放在沙中培着

(6) 通「憑」( píng)

動

憑藉、依靠 [by force of;depend on]

而後乃今培風。——《莊子·逍遙遊》

常用詞組


培護培土培修培訓培養培壅培育培植
【漢典】

培 國語辭典

培ㄆㄟˊpéi
動
  1. 滋養,在植物根部加上泥土和肥料。如:「栽培」、「培育」。《禮記·中庸》:「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熟有耰也,必務其培。」

  2. 增補修治。《禮記·喪服四制》:「喪不過三年,苴衰不補,墳墓不培。」

名
  1. 屋後的牆。《淮南子·齊俗》:「顏闔、魯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幣先焉,鑿培而遁之。」漢·高誘·注:「培,屋後牆也。」

  2. 為保護植物或牆堤等,在基部堆上泥土,以防倒塌的措施。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培ㄆㄡˇpǒu
名
  1. 墳墓、小土丘。漢·揚雄《方言·卷一三》:「冢,秦晉之間謂之墳,或謂之培。」

  2. 田側。《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高培則拔。」漢·高誘·注:「培,田側也。」

【漢典】
【丑集中】【土】 培·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8

培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 培·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8

【廣韻】薄回切【集韻】【韻會】【正韻】蒲枚切,𠀤音裴。【說文】培敦土田山川也。一曰益也,養也。【中庸】栽者培之。

又【集韻】薄亥切,音倍。重也。【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一曰鼻墨切,音蔔。

又【揚子·方言】晉楚之閒,冢或謂之培。

又【廣韻】【集韻】𠀤薄口切,音瓿。小阜也。【晉語】趙簡子使尹鐸爲晉陽,必墮其壘培。

又【集韻】鋪枚切。同𤬭,瓦未燒者。

又蒲來切,音𤗏。封垤也。

又房尤切,音浮。人名。魯有申培公。

【漢典】
【卷十三】【土】

培 《說文解字》

【卷十三】【土】
《說文解字》

培敦。土田山川也。从土咅聲。薄回切

《說文解字注》

(培)培敦,土田山川也。左傳,祝鮀曰:分魯土田倍敦。釋文曰:倍本亦作陪。許所見作培爲是矣。杜云:倍,增也。敦,厚也。左氏但言土田。而魯頌曰: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大雅曰:告于文人,錫山土田。毛傳曰:諸侯有大功德,賜之名山土田附庸。魯頌箋云:策命伯禽,使爲君於東,加賜之以山川土田及附庸,令專統之。王制曰:名山大川不以封,諸侯附庸則不得專臣也。按封建所加厚曰培敦,許合詩以釋左也。引申爲凡裨補之偁。从土㕻聲。蒲回切。按古音在一部。

【漢典】

培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ei˧˥ 日语读音 TSUCHIKAU韩语罗马 PAY PWU现代韩语 배越南语 bồi

客家话 [梅县腔] pi2 pu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英字典] pui2 [海陆腔] poi2 pu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pui2 [东莞腔] pui2 [宝安腔] pui2粤语 pui4

近代音 滂母 齊微韻 平聲陽 裴小空;中古音 並母 灰韻 平聲 裴小韻 薄回切 一等 合口;並母 厚韻 上聲 部小韻 蒲口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咍部 ;王力系统:並母 之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培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培」 說文‧土部       「培」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坏
坯
㟝
𡌮
𤬭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裴(pei2)
    2. 赔(pei2)
    3. 㟝(pei2)
    4. 婄(pei2)
    5. 裵(pei2)
    6. 䲹(pei2)
    7. 毰(pei2)
    8. 䂜(pei2)
    9. 䫊(pei2)
    10. 锫(pei2)
    11. 陪(pei2)
    12. 錇(pei2)
同部首
    1. 圱
    2. 塚
    3. 墑
    4. 㙟
    5. 壘
    6. 塉
    7. 塏
    8. 埆
    9. 墠
    10. 墋
    11. 埄
    12. 埪
同筆畫
    1. 铨
    2. 紼
    3. 彩
    4. 啃
    5. 紹
    6. 唰
    7. 䡌
    8. 唹
    9. 紴
    10. 粓
    11. 㥙
    12. 䂯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