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uò

ㄗㄨㄛˋ

部首 土

部外 4

總筆畫 7

㘴 㘸 座 𠱯 𡉡 𡊎 𡋐 𡋑 𡋲 𡊂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750

上下結構

3434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wff|wwfd

oog

odob

88104

拼音 zuò

注音 ㄗㄨㄛˋ

部首 土 部外 4總筆劃 7

基本區 5750筆順 3434121

常 通 標

坐 基本解釋

● 坐

zuò ㄗㄨㄛˋ


  1. 古人雙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腳後跟上,這是其本義,後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墊。~骨。~化(佛教指和尚盤膝坐着死去)。~禪。~功。~騎。
  2. 乘,搭:~車。~船。
  3. 堅守,引申爲常駐,不動:「楚人~其北門,而覆諸山下」。~莊。
  4. 建築物的位置或背對着某一方向:~落。~北朝南。
  5. 把鍋、壺等放在火上:~鍋。
  6. 物體向後施壓力:房頂往後~。
  7. 介詞,因,由於,爲着:「停車~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8. 副詞(①空,徒然,如「胡爲~自苦,吞悲仍撫膺」;②無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則鹽必~長十倍」;③遂,即將,如「寒英~銷落,何用慰遠客」;④深,如「感此傷妾心,~愁紅顏老」;⑤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煙晚,~見漁舟兩兩歸」)。
  9. 定罪:連~。反~。~贓(犯貪贓罪)。
  10. 瓜果等植物結實:~瓜。~果。
  11. 同「座」。

英語 sit; seat; ride, travel by

德語 sitzen (V)​,Platz nehmen (V)​,sich setzen (V)

法語 s'asseoir,prendre (un transport)​,se situer,se trouver,siège,place assise

【漢典】

坐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坐 zuò

動

(1) (會意。《說文》古文作象形字,象兩人坐在土上。本義: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着地,臀部壓在腳跟上)

(2) 同本義 [sit]

像二人對坐土形。——林義光《文源》

坐而遷之。——《禮記·曲記》。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退而坐,取屨。——《禮記·玉藻》

受立、授立,不坐。——《禮記·少儀》

武坐致 右憲王。——《禮記·樂記》。疏:「坐,跪也。」

坐行而入。——《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處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聳其體曰跪。跪,亦謂之啓。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侯生坐上坐。——《史記·魏公子列傳》

坐以待旦。——《書·太早上》

坐如屍。——《禮記·玉藻》

項王、 項伯東向坐, 亞夫南向坐。——《史記·項羽本紀》

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喻矣。——《戰國策·魏策》

席不正不坐。——《論語·鄉黨》

坐語未訖。——《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3) 現代在椅、凳出現後,凡將臀部置於椅、凳以支持身體的重量者皆爲坐 [sit]

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標。——孟浩然《舟中曉望》

又如:坐地(坐下;坐着;坐在地上);坐堂(坐在堂上);坐上客(原指在坐賓客。後稱受人禮遇爲坐上客);坐嘯(閒坐吟嘯,無所事事);坐拜(跪拜);坐右(曲右足而坐);坐列(排列而坐。形容無鬥志;坐在店鋪內);坐思(坐着思念);坐起(安坐或起立;起身而坐);坐靜(靜坐修持);坐飲(入座宴飲);坐催(坐等催取)

(4) 引申爲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 [be seated]

二子在幄,坐射犬於外,既食而後食之。——《左傳》

就打止靈霄寶殿,教他龍牀坐不成。——《西遊記》

又如:坐膺(榮膺;受封);坐辦(清制,非常設機構中負責日常事務者);坐館(任塾師或幕客)

(5) 定罪,由…而獲罪 [be punished]

使與邾大夫坐。——《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注:「訟曲直也。」

坐,罪也。——《蒼頡篇》

遣郭威招誘 白承福入居 太原城中,以謀叛坐之,並其部屬四百餘口盡殺之,不留一個。——《新編五代史平話》

又如:妄坐(受冤枉而誤判其罪);坐大辟(判爲死刑);坐假(因受誣而獲罪);反坐;連坐;坐法(犯法獲罪);坐死(坐罪而被處死)

廣漢雖坐法誅。——《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廣漢竟坐要斬。

禹坐要斬。

(6) 因…犯罪,觸犯法律 [commit a crime]

又坐賊殺不辜、鞠獄故不以實、擅斥除騎士乏軍興數罪。——《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7) 居留,停留 [stay]

坐,止也。從土,從畱省。會意。土所止也。此與留同意。——《說文》

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過歲。——清· 歸莊《黃孝子傳》

又如:坐窩子(留在原處)

(8) 守,防守 [guard]

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左傳·桓公十二年》

省外各府州縣,皆有坐省家丁。——徐珂《清稗類鈔》

又如:坐索(守候索取;守候催促);坐陣(守衛陣地);坐鋪(守衛本鋪。謂警戒);坐夜(守夜)

(9) 槍炮發射時由力的反作用而使槍炮向後移動 [recoil]。

如:步槍的坐勁不小

(10) 建築物由於基礎不穩固而下沉 [sink]。

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11) 置放。放在或擺在指定的位置上 [put]。

如:坐一壺水;坐墊(安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墊子);坐鐘(放在桌案上的時鐘);把壺坐上

(12) 乘,搭 [機、船、車等] [travel by]。

如:我走旱路坐車,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撬,走遠路坐飛機、坐火車;坐馬(供騎坐的馬)

詞性變化


◎ 坐 zuò

名

(1) 坐兒,坐位。後來寫作「座」 [seat]

坐中數千人。——《樂府詩集·陌上桑》

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置之坐上。

設一虛坐。——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滿坐賓客。——明· 高啓《書博雞者事》

滿坐寂然。——《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滿坐兒;這個劇場有五千個坐兒;坐上(座席上);坐上客(座席上的賓客)

(2) 一次連續坐着的時間 [sitting]。

如:一坐就讀了一本書

◎ 坐 zuò

連

因爲;由於 [because]

停車坐愛楓林晚。——杜牧《山行》

但坐觀羅敷。——《樂府詩集·陌上桑》

坐謫興國州判官。——《明史》

又如:坐此解職;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懷(因念,因而想到)

常用詞組


坐班座標座標空間座標軸坐不垂堂坐禪坐吃山空坐吃享福坐次坐大坐待坐等坐地分贓坐墊坐定坐而論道坐飛機坐功坐骨坐骨神經坐觀成敗坐館坐果坐化坐家女坐監坐江山坐禁閉坐井觀天坐科坐客坐困坐蠟坐牢坐冷板凳坐力坐立不安坐落坐落坐落坐騎坐蓐坐山觀虎鬥坐商坐失坐食坐視坐勢坐收漁利坐守坐檯坐探坐堂坐天下坐桶坐位,坐位兒坐臥不寧坐席坐享其成坐像坐言起行坐藥坐貽坐以待斃坐以待旦坐浴坐月子坐贓坐鎮坐莊坐罪
【漢典】

坐 國語辭典

坐ㄗㄨㄛˋzuò
動
  1.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2.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3.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4. 搭乘。如:「坐車」、「坐船」。

  5. 干犯。如:「坐法當死」。

  6.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7.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8.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名
  1.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副
  1.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2.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介
  1.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漢典】
【丑集中】【土】 坐·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坐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 坐·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古文〕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又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又【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又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又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又【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又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又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又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 本作𡋲。【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漢典】
【卷十三】【土】

↳𡊎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坐”字頭,请參考“𡊎”字:)
【卷十三】【土】
《說文解字》

止也。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此與畱同意。坐,古文坐。但臥切

《說文解字注》

(𡋲)止也。止,下基也。引申爲住止。凡言坐落,坐罪是也。引申爲席地而坐。小雅:不遑啓處。傳曰:啓,跪。處,居也。古謂跪爲啓。謂坐爲凥,爲處。凥俗作居。引申謂凡止箸爲坐。从畱省,从土。會意。徂臥切。十七部。土,所止也。此與畱同意。釋从土之意。从土不必土,猶畱从田不必田,皆謂所止也。故曰同意。

(坐)古文𡋲。今古文行而小篆廢矣。止必非一人,故从二人。左傳:鍼莊子爲坐。凡坐獄訟,必兩造也。

【漢典】

坐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uo˥˧ 唐代读音 *dzhuɑ̀ *dzhuɑ̌日语读音 SUWARU SOZORONI OWASU韩语罗马 CWA现代韩语 좌

客家话 [梅县腔] co1 co5 [海陆腔] co1 co6 [客英字典] co1 co5 co3 [东莞腔] co1 [客语拼音字汇] co1 [宝安腔] co1 | co3 [沙头角腔] co1 co3 [陆丰腔] co1 co6 [台湾四县腔] co1 co5粤语 co5 zo6潮州话 zo6

近代音 精母 歌戈韻 去聲 佐小空;中古音 從母 過韻 去聲 座小韻 徂臥切 一等 合口;從母 果韻 上聲 坐小韻 徂果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從母 歌部 ;從母 歌部 ;王力系统:從母 歌部 ;從母 歌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坐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楷書 楷書 楷書
「坐」 乙2525合1779   「坐」 包2.243 「坐」 睡.法146 「坐」 說文古文     「坐」
    「坐」 上(2).容.14   「坐」 說文‧土部      
               
甲骨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㘴
㘸
座
𠱯
𡉡
𡊎
𡋐
𡋑
𡋲
𡊂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㣱(zuo4)
    2. 葃(zuo4)
    3. 㭮(zuo4)
    4. 柞(zuo4)
    5. 糳(zuo4)
    6. 岝(zuo4)
    7. 唑(zuo4)
    8. 㤰(zuo4)
    9. 㛗(zuo4)
    10. 侳(zuo4)
    11. 䩦(zuo4)
    12. 阼(zuo4)
同部首
    1. 坤
    2. 垀
    3. 坘
    4. 堇
    5. 堣
    6. 壔
    7. 壢
    8. 垆
    9. 塲
    10. 堳
    11. 堛
    12. 埑
同筆畫
    1. 囧
    2. 㤃
    3. 忻
    4. 邴
    5. 㕫
    6. 戺
    7. 诒
    8. 纺
    9. 苍
    10. 邸
    11. 囨
    12. 𠇣
小學古詩詞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唐·胡令能 《小儿垂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 《山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宋·杨万里 《舟过安仁》
初中古詩詞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唐·王维 《竹里馆》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唐·柳宗元 《小石潭记》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明·魏学洢 《核舟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