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xī

ㄒㄧ

部首 口

部外 12

總筆畫 15

吸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64F

左右結構

25134125154154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wgn

rorm

joyy

68027

拼音 xī

注音 ㄒㄧ

部首 口 部外 12總筆劃 15

基本區 564F筆順 251341251541541

噏 基本解釋

● 噏

xī ㄒㄧˉ


  1. 同「吸」。
  2. 同「歙」,收斂。

英語 inhale, absorb, imbibe; compress; (Cant.) to talk, say, tell

【漢典】

噏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噏 xī

動

(1) 通「吸」。吸取 [suck]

噏青雲之流瑕兮,飲若木之露英。——《漢書》

(2) 又如:噏化(汲取自然化育之力)

(3) 收斂,收起或收攏 [furl]

將欲噏之,必固張之。——《老子》

【漢典】

噏 國語辭典

噏ㄒㄧxī
動
  1. 引入、收取。《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噏清雲之流瑕兮,飲若木之露英。」《文選·木華·海賦》:「噓噏百川,洗滌淮漢。」同「吸 」。

【漢典】
【丑集上】【口】 噏·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噏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噏·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廣韻】【正韻】許及切【集韻】【韻會】迄及切,𠀤音翕。【廣韻】與吸同。【揚雄·甘泉賦】噏淸雲之流瑕。【司馬相如·子虛賦】噏呷萃蔡。

又與靸通。【前漢·司馬相如傳】汨淢靸習以永逝。【史記】作噏。

又【集韻】與㒆同。斂也。【老子·道德經】將欲噏之,必固張之。通作歙。

【漢典】
【卷二】【口】

↳吸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噏」字頭,请參考「吸」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内息也。从口及聲。許及切

《說文解字注》

(吸)內息也。內息、納其息也。从口。及聲。許及切。七部。

【漢典】

噏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 日语读音 SUU韩语罗马 HUP现代韩语 흡越南语 hấp

客家话 [客英字典] kip7 [台湾四县腔] hip7 kip7 [梅县腔] hip7 [海陆腔] hip7 kip7粤语 ap1 ngap1

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緝韻 入聲 吸小韻 許及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合部 ;王力系统:曉母 緝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噏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吸」。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吸」 說文‧口部「噏」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吸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僖(xi1)
    2. 舾(xi1)
    3. 䙵(xi1)
    4. 怸(xi1)
    5. 糦(xi1)
    6. 嵠(xi1)
    7. 㴔(xi1)
    8. 譆(xi1)
    9. 䐖(xi1)
    10. 熈(xi1)
    11. 瘜(xi1)
    12. 晳(xi1)
同部首
    1. 噜
    2. 嘙
    3. 噅
    4. 叧
    5. 吒
    6. 囄
    7. 咲
    8. 吝
    9. 咵
    10. 吸
    11. 嘻
    12. 喭
同筆畫
    1. 鲩
    2. 嫸
    3. 褵
    4. 魨
    5. 郶
    6. 歓
    7. 撏
    8. 撚
    9. 䠂
    10. 魯
    11. 膔
    12. 嶕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