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吊
動
(1) (吊爲弔的俗字。會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 zēng)繳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裏用柴薪蓋着,但怕禽獸要來吃,連送喪的親友都帶着弓箭前來幫助驅除。本義:悼念死者)
(2) 同本義 [mourn]
弔,問終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從人持弓,會敺禽。——《說文》
知生者弔,古弔辭曰,如何不淑。——《禮記·曲禮》
敬吊先生。——賈誼《吊屈原賦》
又如:弔紙(在死者靈前燒紙弔祭);弔問(吊念死者,慰問生者);吊死(弔慰死者;自縊而死);吊祠(弔唁祭祀)
(3) 引申爲慰問 [condole]
人皆吊之。——《淮南子·人間訓》
有君不弔。——《左傳·襄公十四年》。注:「恤也。」
肅請得奉命吊 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資治通鑑》
又如:弔民(慰問遭受不幸的人);吊伐(弔民伐罪。慰問窮苦的人);吊恤(安慰撫卹);吊水(慰問水災的受害者);吊臨(靈前哭吊,弔唁)
(4) 憑弔;傷懷往事 [visit…and ponder]。
如:吊悼(憑弔、悼惜);弔古
(5) 懸掛 [hang]。
如:吊闥(可以吊起的窗扇或門扇。闥:小門);吊掛(一種懸掛起來供欣賞的陳列品);吊猴(耍滑,搗蛋)
(6) 在牌戲中 [用特殊的一張或一組牌] 迫使對手方出牌 [draw]。
如:接連吊三圈主牌。如:吊主
(7) 求取 [seek for]。
如:吊名
(8) 提取 [draw out]
即於獄中吊出秋公,立時釋放。—— 明· 馮夢龍《醒世恆言》
又如:吊案(提取案卷);吊卷(提取文卷);吊查(提取查閱)
(9) 通「掉」。落下[fall]
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吊在地上都聽得見響!——《老殘遊記》
又如:吊了稍(吊稍。指沒了錢,銀子用完了);吊下(掉下);弔謊(掉謊。說謊)
詞性變化
形
(1) 哀傷,悲憫 [sad]
中心吊兮。——《詩·檜風·匪風》
又如:弔影(獨居無伴,對影自憐)
(2) 善;良好 [good]
無敢不弔。——《書·費誓》
不弔昊天。——《詩·小雅·節南山》
昊天不弔。——《左傳·哀公十六年》
帥羣不弔之人,以行亂於王室。——《左傳·昭公二六年》
量
中國過去的小銅錢單位,中間有一方孔,正常地可由中央或各省政府發行 [a string of (cash)]。
如:一千文爲一吊
常用詞組
吊 國語辭典
問終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會敺禽。多嘯切
(弔)問終也。謂有死䘮而問之也。襍記曰:弔者東面致命曰:寡君聞君之䘮,寡君使某,如何不淑。曲禮:知死者傷。鄭注曰:說者有弔辭曰:皇天降灾,子遭罹之,如何不淑。曾子問:父䘮稱父,母䘮稱母。鄭注云:父使人弔之辭云:某子聞某之䘮,某子使某,如何不淑。母則若云:宋蕩伯姬聞姜氏之䘮,伯姬使某,如何不淑。此皆問終之辭。淑,善也。如何不善者,欲其善也。故引伸之謂善爲弔。魯莊公使人弔宋大水云:若之何不弔。卽如何不淑也。左傳:哀公誄孔子:昊天不弔。先鄭注周禮大祝引作昊天不淑。此弔淑通用之徵。應劭、王蕭皆訓弔爲善。粊誓:無敢不弔。卽無敢不善也。凡書大誥多士君奭、詩節南山瞻卬、逸周書祭公解、左傳莊十一年、襄十三年十四年二十三年、昭二十六年、哀十六年、漢書翟義傳所云不弔者皆謂不善。大誥、君奭之弗弔天三字連讀,多士之弗弔昊天四字連讀,皆猶小雅之不弔昊天。鄭云:不善乎昊天也。葢弔之爲善。今失其傳矣。以上王氏引之說。玉裁按:辵部𨑩,至也。凡經文無𨑩,但有弔。弔或訓至,如天𠈃傳:弔,至也。節南山傳云:弔,至也。箋云:至猶善也。粊誓:無敢不弔。鄭云:弔猶善也。至與善義本相近,古非必作𨑩而後訓至也。𨑩者,小篆分别之字。从人弓。三字今補。會意。多嘯切。二部。古之葬者,厚衣之㠯薪。此偁易𣪠辭,說人持弓會毆禽之故。故人持弓會𢿛禽也。故字舊作从,今正。吳越春秋:陳音謂越王曰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古之孝子。古者人民樸質,飢食鳥獸,渴飮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按孝子𢿛禽,故人持弓助之。此釋弔从人弓之意也。倉頡造字,當黃帝時,旣易之以棺椁矣。而葬文猶取衣薪,弔文猶依逐肉,反始不忘本也。禮也者,反其所自生。弓葢往復弔問之義。小徐有此八字,葢别一說也。當有一曰字。左傳有相問以弓者,故云然。
吊 字源字形
重定向至「弔」。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楷書 |
「弔」 甲1870合27738 | 「弔」 弔戈商代晚期集成10703 | 「弔」 說文‧人部 | 「弔」 |
「弔」 京津1291合7339 | 「弔」 弔車觚商代晚期集成7049 | ||
「弔」 前1.39.3合4306 | 「弔」 叔作父丁簋西周早期集成3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