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fú

ㄈㄨˊ

部首 勹

部外 9

總筆畫 11

䟮 𠣵 𨄑 𨄩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310

半包圍結構

35125125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gkl

pmrw

ryjk

27620

拼音 fú

注音 ㄈㄨˊ

部首 勹 部外 9總筆劃 11

基本區 5310筆順 35125125121

通 標

匐 基本解釋

● 匐

fú ㄈㄨˊ


  1. 〔匍~〕見「匍」。

英語 fall prostrate; crawl

法語 prosterné

【漢典】

匐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匐 fú

——見「匍匐」( púfú)

【漢典】

匐 國語辭典

匐ㄈㄨˊfú
  1. 參見「匍匐 」條。

【漢典】
【子集下】【勹】 匐·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9

匐 《康熙字典》

【子集下】【勹】 匐·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9

【唐韻】蒲北切【集韻】【韻會】鼻墨切【正韻】步黑切,𠀤音蔔。【說文】伏地也。从勹,畐聲。【詩·大雅】誕實匍匐。【註】兒以手行也。

又盡力奔趨往也。【詩·邶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箋】盡力也。

又作服。【史記·范雎傳】膝行蒲服。【前漢·霍光傳】扶服叩頭。

又作伏。【前漢·韓信傳】俛出袴下,蒲伏。

又【集韻】步木切,音僕。義同。【集韻】或作𠣵。

 

【漢典】
【卷九】【勹】

匐 《說文解字》

【卷九】【勹】
《說文解字》

伏地也。从勹畐聲。蒲北切

《說文解字注》

(匐)伏地也。匐伏曡韵。釋名曰:匍匐,小兒時也,匍猶捕也。藉索可執取之言也。匐伏也,伏地行也。人雖長大,及其求事盡力之勤,猶亦稱之。詩曰:凡民有䘮,匍匐救之是也。按二篆可合用,可析言。从勹畐聲。蒲北切。一部。

【漢典】

匐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u˧˥ 日语读音 HARABAU韩语罗马 POK现代韩语 복越南语 bặc

客家话 [梅县腔] fuk8 [台湾四县腔] pet8 [客英字典] pet8 [宝安腔] pet8 [客语拼音字汇] fug5 [海陆腔] pet8 [沙头角腔] piet8粤语 baak6

近代音 中古音 奉母 屋韻 入聲 伏小韻 房六切 三等 合口;並母 德韻 入聲 菔小韻 蒲北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德部 ;王力系统:並母 職部 ;

赣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匐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匐」 乃子克鼎西周早期集成2712「匐」 說文‧勹部「匐」
金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䟮
𠣵
𨄑
𨄩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䭮(fu2)
    2. 襆(fu2)
    3. 罘(fu2)
    4. 巿(fu2)
    5. 柫(fu2)
    6. 癁(fu2)
    7. 符(fu2)
    8. 㠅(fu2)
    9. 夫(fu2)
    10. 㫙(fu2)
    11. 䨗(fu2)
    12. 菔(fu2)
同部首
    1. 勾
    2. 㔩
    3. 匈
    4. 勻
    5. 勺
    6. 㔪
    7. 匁
    8. 匓
    9. 匍
    10. 勺
    11. 匆
    12. 匒
同筆畫
    1. 㖩
    2. 梎
    3. 㲗
    4. 釩
    5. 赊
    6. 淚
    7. 绰
    8. 㰱
    9. 䡉
    10. 㳿
    11. 凰
    12. 焔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