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ū

ㄐㄩ

部首 勹

部外 6

總筆畫 8

掬 𦥑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30A

右上包圍結構

3543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oi

pfd

ryuf

27920

拼音 jū

注音 ㄐㄩ

部首 勹 部外 6總筆劃 8

基本區 530A筆順 35431234

匊 基本解釋

● 匊

jū ㄐㄩˉ


  1. 滿握;滿捧。
  2. 用手捧起。

英語 handful

法語 tenir à pleine main

【漢典】

匊 國語辭典

匊ㄐㄩˊjú
動
  1. 捧、握。如:「手匊而飲」。《詩經·小雅·采綠》:「終朝采綠,不盈一匊。 」同「掬 」。

【漢典】
【子集下】【勹】 匊·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6

匊 《康熙字典》

【子集下】【勹】 匊·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6

〔古文〕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六切,音菊。【說文】在手曰匊。【徐曰】手掬米,會意。【玉篇】兩手也,滿手也,手中也,物在手也。【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匊。【朱子詩】從容出妙句,珠貝爛盈匊。

又【韻會】一手曰匊。【詩·小雅】終朝采綠,不盈一匊。【賈島詩】虬龍一匊波,洗蕩千萬春。【集韻】或作掬。

【漢典】
【卷九】【勹】

匊 《說文解字》

【卷九】【勹】
《說文解字》

在手曰匊。从勹米。居六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掬,非是。

《說文解字注》

(匊)在手曰匊。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小雅。終朝采綠。不盈一匊。毛皆云。兩手曰匊。此云在手。恐傳寫之誤。手部曰。持、握也。握、搤持也。搤、捉也。捉、搤也。把握也。然則在手曰捉、曰搤、曰握、曰持、曰把。不曰匊也。據篇、韵所言則許書之譌久矣。玉篇曰。古文作臼。此語尤誤。臼者、叉手也。叉者、手指相錯也。廣韵以兩手奉物訓臼、誤矣。方言曰。掬、離也。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此方俗殊語。不係乎本字也。从勹米。會意。米至𢽳。兩手兜之而聚。居六切。三部。俗作掬。

【漢典】

匊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y˥ 日语读音 SUKUU TANAGOKORO韩语罗马 KWUK现代韩语 국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kiuk7 [海陆腔] kiuk7 [梅县腔] kiuk7 [客英字典] kiuk7粤语 guk1

近代音 中古音 見母 屋韻 入聲 菊小韻 居六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沃部 ;王力系统:見母 覺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匊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匊」 番匊生壺西周中期集成9705「匊」 說文‧勹部「匊」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掬
𦥑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跔(ju1)
    2. 㐝(ju1)
    3. 俥(ju1)
    4. 苴(ju1)
    5. 崌(ju1)
    6. 雎(ju1)
    7. 锔(ju1)
    8. 拘(ju1)
    9. 娵(ju1)
    10. 椐(ju1)
    11. 琚(ju1)
    12. 蜛(ju1)
同部首
    1. 勹
    2. 匓
    3. 匃
    4. 勾
    5. 㔩
    6. 匀
    7. 㔨
    8. 匂
    9. 勼
    10. 匐
    11. 勿
    12. 匑
同筆畫
    1. 肯
    2. 者
    3. 協
    4. 贬
    5. 𠗄
    6. 劺
    7. 㽳
    8. 拍
    9. 凮
    10. 坷
    11. 劷
    12. 幸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