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pī

pǐ

ㄆㄧ

ㄆㄧˇ

部首 刀

部外 13

總筆畫 15

礕 𨐯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288

上下結構

51325141431125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nkuv

sjsh

xmsy

70227

拼音 pī pǐ

注音 ㄆㄧ ㄆㄧˇ

部首 刀 部外 13總筆劃 15

基本區 5288筆順 513251414311253

常 通 標

劈 基本解釋

● 劈

pī ㄆㄧˉ


  1. 用刀斧或強力破開:~殺。~刺。~成兩半。
  2. 雷電擊壞或擊斃:天打雷~。
  3. 衝着,正對着:~頭蓋腦。
  4. 兩個斜面合成的縱截面呈三角形的簡單機械,刀、斧、楔子等各種切削工具的刃都屬於這一類(亦稱“尖劈”)。

● 劈

pǐ ㄆㄧˇ


  1. 分開:~柴。~成三股。
  2. 分裂,使從原物上分開:把菜幫兒~下來。
  3. 腿或手指等過分叉開:~叉。

英語 cut apart, split, chop

德語 Teilung (S)​,hacken (V)​,aufteilen, spalten

法語 frappe,fendre

【漢典】

劈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劈 pī

〈動〉

(1) (形聲。从刀,闢聲。本義:破開;分割)

(2) 同本義 [chop;cleave;split]

劈,破也。——《說文》

劈,分也。——《廣雅》

劈,剖也。——《埤蒼》

以刀劈狼首。——《聊齋志異·狼三則》

又如:劈心(剖心);劈半兒(分做兩半);劈拉(成八字分開);劈箋(裁紙);劈空(劃破長空)

(3) 俗稱雷擊爲“劈” [strike]。

如:劈雷(打雷)

(4) 正對着; 衝着 [be right against (one’s face)]

便把魚汁劈臉潑將去,淋那酒保一身。——《水滸傳》

劈胸只一提,丟翻在雪地上。

又如:劈心(對準心口);劈腰(當腰,正對着腰);劈脊(正對着脊背);劈口(正對着嘴);劈頭劈臉(正對着頭和臉而來);劈先裏(首先;開頭);劈頭(立即;馬上);劈空(突然;忽然)

(5) 辨 [distinguish]

舉其理,則皆謨明淵沉,剖微窮深,劈析是非,校度古今。——唐· 柳宗元《答問》

詞性變化

◎ 劈 pī

〈名〉

簡單機械,由兩個斜面合成,縱截面呈三角形,木工、金工用的楔子和刀、斧等各種切削工具的刃都是劈 [wedge]。

如:尖劈

◎ 劈 pī

〈形〉

(1) 〈方〉

(2) 不能自持 [lose self-control]。

如:高興劈了;喜歡劈了

(3) 嘶啞 [hoarse]。

如:嗓子劈了

(4) 另見 pǐ

常用詞組


劈刺劈刀劈風斬浪劈里啪啦劈臉劈裂劈面劈啪劈殺劈山劈手劈天蓋地劈頭劈頭蓋臉劈頭劈腦劈胸

基本詞義


◎ 劈 pǐ

〈動〉

(1) 把繩股分開以拆散[繩子] [split]。

如:把繩子劈成三股

(2) 剝…;摘葉子 [strip off;break off]。

如:劈白菜幫子

(3) 腿或手指等過分叉開 [injure one’s legs or fingers by opening them too wide]。

如:劈拉(兩腿叉開)

(4) 〈方〉∶說 [say]

不要怪我劈直話。——周立波《山鄉鉅變》

(5) 另見 pī

常用詞組


劈叉劈柴劈成劈賬
【漢典】

劈 國語辭典

劈ㄆㄧpī
動
  1. 用刀斧等從縱面將物體破開。如:「劈柴」、「劈成兩半」、「直劈而下」。唐·白居易〈潯陽三題˙溢浦竹〉詩:「剖劈青琅玕,家家蓋牆屋。」宋·樂雷發〈烏烏歌〉:「請君為我焚卻離騷賦,我亦為君劈碎太極圖。」

  2. 雷電擊毀。如:「天打雷劈」。

  3. 朝著、對著。如:「劈面」、「劈頭」。《水滸傳·第三八回》:「李逵聽了,便把魚汁劈臉潑將出去,淋那酒保一身。」

劈ㄆㄧˇpǐ
  1. 參見「劈柴 」條。

【漢典】
【子集下】【刀】 劈·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3

劈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 劈·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3

【唐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歷切,𠀤音霹。【說文】破也。从刀,辟聲。【玉篇】裂破也。【廣韻】割也。【集韻】分也。

【漢典】
【卷四】【刀】

劈 《說文解字》

【卷四】【刀】
『說文解字』

破也。从刀辟聲。普擊切

『說文解字注』

(劈)破也。此字義與副近而不同,今字用劈爲副。劈行而副廢矣。劈與副古經有相通者,大宗伯疈辜祭。疈在一部,故書疈爲罷。大鄭釋爲披磔牲以祭。罷披破同十七部,劈在十六部,此其音義相通之證也。考工記假薜爲劈,注云:薜,破裂也。又或假擘爲之,張衡賦云分肌擘理是也。从刀辟聲。普擊切。十六部。

【漢典】

劈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i˥; pʰi˨˩˦ 唐代读音 pek日语读音 SAKU TSUNZAKU韩语罗马 PYEK现代韩语 벽

客家话 [沙头角腔] piak7 [东莞腔] piak7 [客英字典] piak7 [台湾四县腔] pit7 piak7 [梅县腔] piak7 bit7 tiap8 [宝安腔] piak7 [客语拼音字汇] mag5 piag5 [海陆腔] pit7 piak7粤语 pek3 pek6 pik1潮州话 pêg4 (phek)

近代音 滂母 齊微韻 入聲作上聲 匹小空;中古音 滂母 錫韻 入聲 霹小韻 普擊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錫部 ;王力系统:滂母 錫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劈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劈」 說文‧刀部「劈」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礕
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妚(pi1)
    2. 㔻(pi1)
    3. 枈(pi1)
    4. 魾(pi1)
    5. 悂(pi1)
    6. 铍(pi1)
    7. 狓(pi1)
    8. 旇(pi1)
    9. 釽(pi1)
    10. 怶(pi1)
    11. 被(pi1)
    12. 纰(pi1)
    13. 䫌(pi3)
    14. 吡(pi3)
    15. 㱟(pi3)
    16. 䏘(pi3)
    17. 䤏(pi3)
    18. 癖(pi3)
    19. 否(pi3)
    20. 圮(pi3)
    21. 鴄(pi3)
    22. 諀(pi3)
    23. 䚰(pi3)
    24. 庀(pi3)
同部首
    1. 剺
    2. 刃
    3. 刕
    4. 刄
    5. 㓪
    6. 剪
    7. 亀
    8. 劔
    9. 兔
    10. 刱
    11. 切
    12. 刀
同筆畫
    1. 艑
    2. 碾
    3. 䲵
    4. 蔾
    5. 嬁
    6. 㷸
    7. 漒
    8. 憴
    9. 𠆉
    10. 䁞
    11. 髛
    12. 緯
初中古詩詞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