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hù

ㄏㄨˋ

部首 冫

部外 4

總筆畫 6

沍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1B1

左右結構

4115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gxg

immvm

tdbz

31112

拼音 hù

注音 ㄏㄨˋ

部首 冫 部外 4總筆劃 6

基本區 51B1筆順 411551

標

冱 基本解釋

● 冱

hù ㄏㄨˋ


  1. 閉,塞:「心~涸其不化兮,形凝冰而自慄」。
  2. 凍結:「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而不能寒」。

英語 freezing; stopped up, closed off

德語 eingefroren, gefroren

法語 gelé,congelé,bloqué par la glace

【漢典】

冱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冱

沍 hù

動

(1) 凍結 [freeze]

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莊子》

(2) 又如:冱陰(陰冷之氣,凝聚不散);冱涸(冱結。凝結);冱寒(寒氣凝結)

(3) 凝聚 [condense]

大攝,骨枯而血冱。——《集韻》

詞性變化


◎ 冱 hù

形

(1) 寒冷 [cold]。如:冱凍(天寒地凍);冱冥(陰晦寒冷);冱嚴(天寒地凍)

(2) 閉塞的 [out-of-the-way]

窮冱惟沙漠,昔聞今信然。——張養浩《上都道中》

【漢典】

冱 國語辭典

冱ㄏㄨˋhù
動
  1. 寒氣凝結。《廣韻·去聲·暮韻》:「冱,寒凝。」《舊唐書·卷三○·音樂志三》:「火林霰雪,湯泉凝冱。」

形
  1. 凝結的、凍結的。《舊唐書·卷三○·音樂志三》:「寒雰斂色,冱泉凝漏。」

【漢典】
【子集下】【冫】 冱·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4

冱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冫】 冱·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4

【唐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𠀤音護。【玉篇】寒也。【廣韻】寒凝也。【張衡·西京賦】涸隂冱寒。【韻會】通作涸。

【漢典】

冱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 日语读音 KOORU HIERU SAERU韩语罗马 HO现代韩语 호

客家话 [客英字典] fu5 [海陆腔] fu3 [梅县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3粤语 wu6潮州话 何污6(负)hu6 (hũ)

近代音 中古音 匣母 暮韻 去聲 護小韻 胡誤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模部 ;王力系统:匣母 魚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冱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沍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芐(hu4)
    2. 滬(hu4)
    3. 沍(hu4)
    4. 蔰(hu4)
    5. 弖(hu4)
    6. 瓠(hu4)
    7. 頀(hu4)
    8. 㷤(hu4)
    9. 鳠(hu4)
    10. 熩(hu4)
    11. 怙(hu4)
    12. 觷(hu4)
同部首
    1. 𠗢
    2. 凌
    3. 凚
    4. 凒
    5. 㓗
    6. 𠗰
    7. 凈
    8. 凓
    9. 㓒
    10. 𠗨
    11. 𠗽
    12. 冹
同筆畫
    1. 仰
    2. 㐼
    3. 𠇊
    4. 玎
    5. 伪
    6. 曲
    7. 吉
    8. 兇
    9. 米
    10. 托
    11. 伃
    12. 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