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cóng

zòng

ㄘㄨㄥˊ

ㄗㄨㄥˋ

部首 人

部外 2

總筆畫 4

繁體 從

䢨 従 從 縱 䢨 𠂥 𠚪 𠠴 𢓅 𢓺 𣃗 𧽵 𨑢 𨑹 𨒀 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4ECE

左右結構

34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wy

oo

odod

88000

拼音 cóng zòng

注音 ㄘㄨㄥˊ ㄗㄨㄥˋ

部首 人 部外 2總筆劃 4

基本區 4ECE筆順 3434

常 標

从 基本解釋

● 从

(從)

cóng ㄘㄨㄥˊ


  1. 同「從」。《説文•从部》:「从,相聽也。从二人。」《玉篇•从部》:「从,今作從。」按:甲骨文、金文「从」、「比」同字,後分化為二。从二人,本義為相隨。後增辵以表行義。今為「從」的簡化字。

英語 from, by, since, whence, through

德語 aus

法語 (à partir)​ de,depuis,jamais,suivre,obéir à,s'engager dans,se joindre à,secondaire,accessoire,relâché,mou,sans hâte,cousin au 2e degré

【漢典】

从 詳細解釋

見「從」。

【漢典】

从 國語辭典

从
  1. 「從 」的異體字。

【漢典】
【子集中】【人】 从·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从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从·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

【漢典】
【卷八】【从】

从 《說文解字》

【卷八】【从】
《說文解字》

相聽也。从二人。凡从之屬皆从从。疾容切

隨行也。从辵从,从亦聲。慈用切

《說文解字注》

(从)相聽也。聽者,聆也。引伸爲相許之偁。言部曰:許,聽也。按从者今之從字,從行而从廢矣。周禮司儀:客从拜辱於朝。陸德明本如此,許書凡云从某,大徐作从,小徐作從。江氏聲曰:作从者是也。以類相與曰从。从二人。疾容切。九部。以今音言之,从,亦可去聲。凡从之屬皆从从。

【漢典】

从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ʰuŋ˧˥; tsuŋ˥˧ 日语读音 SHITAGAU YORI韩语罗马 CONG

粤语 cung4潮州话 cong5(tshông) zong6(tsŏng)

近代音 中古音 從母 鍾韻 平聲 從小韻 疾容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從母 東部 ;王力系统:從母 東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从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从」 甲1035合1601 「从」 宰椃角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9105 「从」 郭.忠.5 「从」 說文‧从部   「從」 「从」 「从」
「从」 甲1124合10920 「从」 大豕馬簋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3458            
「从」 甲2279合22151 「从」 作任氏簋西周早期集成3455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䢨
従
從
縱
䢨
𠂥
𠚪
𠠴
𢓅
𢓺
𣃗
𧽵
𨑢
𨑹
𨒀
𨒁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䳷(cong2)
    2. 徔(cong2)
    3. 㼻(cong2)
    4. 慒(cong2)
    5. 㐺(cong2)
    6. 叢(cong2)
    7. 琮(cong2)
    8. 賨(cong2)
    9. 誴(cong2)
    10. 漎(cong2)
    11. 䕺(cong2)
    12. 㗰(cong2)
    13. 縦(zong4)
    14. 碂(zong4)
    15. 從(zong4)
    16. 緵(zong4)
    17. 縱(zong4)
    18. 糉(zong4)
    19. 纵(zong4)
    20. 潨(zong4)
    21. 糭(zong4)
    22. 䝋(zong4)
    23. 繌(zong4)
    24. 䍟(zong4)
同部首
    1. 𠎳
    2. 𠑴
    3. 𠏧
    4. 𠓾
    5. 侖
    6. 𠊊
    7. 𠑐
    8. 禽
    9. 𠓳
    10. 众
    11. 𠇄
    12. 𠇿
同筆畫
    1. 㞢
    2. 乌
    3. 风
    4. 𠑶
    5. 斗
    6. 𠀍
    7. 午
    8. 𠘫
    9. 厅
    10. 𠁣
    11. 𠓜
    12. 心
小學古詩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初中古詩詞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宋·陆游 《游山西村》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南北朝·吴均 《与朱元思书》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