亹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水流夾山處 [gate]
亹者,水流夾山,岸若門。——《晉書·音義上》
拒浩亹隘。——《後漢書·馬援傳》
常用詞組
其它字義
〈形〉
(1) 勤勉不倦 [diligent]
亹亹,勉也。——《爾雅·釋詁》
成天下之亹亹者。——《易·繫辭上》
亹亹文王。——《詩·大雅·文王》
亹亹不捨晝夜。——《漢書·張敞傳》
又如:亹斐(勤勉);亹亹穆穆(勤勉莊敬)
(2) 美 [beautiful]。
如:亹煥(光彩美麗);亹亹(美妙;美好)
詞性變化
〈動〉
(1) 進入 [enter]。
如:亹亹(行進貌)
(2) 修養 [self-cultivate]
夫是以內亹其性情而外綱其皇極,[其]縕之也有原,其出之也有倫,其究極之也動天地而感鬼神。——清· 魏源《默觚上》
亹 國語辭典
-
參見「[[亹亹]]」條。
-
地名用字。如大陸地區青海省的亹源縣。
血祭也。象祭竈也。从爨省,从酉。酉,所以祭也。从分,分亦聲。虚振切〖注〗臣鉉等曰:分,布也。文三 重一
(釁)血祭也。周禮大祝注云:隋釁謂薦血也。凡血祭曰釁。孟子梁惠王趙注曰:新鑄鐘,殺牲以血塗其釁郤,因以祭之曰釁。漢書高帝紀釁
𡔷,應劭曰:釁,祭也,殺牲以血塗
𡔷釁呼爲釁。呼同罅。按凡言釁廟、釁鐘、釁
𡔷、釁寶鎭寶器、釁龜策、釁宗廟,名器皆同,以血塗之因薦而祭之也。凡坼罅謂之釁。方言作璺。音問。以血血其坼罅亦曰釁。樂記作衅。象祭
𫁘也。从爨省,祭
𫁘亦血塗之。故從爨省。爨者
𫁘也。从酉。酉,所㠯祭也。酉者酒之省。从分,取血布散之意。分亦聲。分聲故釁,或爲薰。如齊語三釁三浴,或爲三薰。吕覽:湯得伊尹,釁以犧豭。風俗通作熏以萑葦。漢書豫讓釁面吞炭。顏云:釁,熏也。皆是也。釁又讀爲徽,如周禮女巫鬯人注先鄭說是也。分聲讀徽,此卽煇旂人微韵之比。古音十三部,在問韵。今韵虛振切,非也。
亹 字源字形
重定向至「釁」。
說文 | 楷書 |
重定向至「沬」。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楷書 |